GB3682热塑性塑料流动速率试验法.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GB3682热塑性塑料流动速率试验法.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 678.5.018     热塑性塑料熔体流动速率试验方法    GB 3682-83 Test method for melt flow rate of thermoplastics 1989年确认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热塑性塑料在一定条件下的熔体流动速度。 1 定义 熔体流动速率系指热塑性塑料在一定温度和负荷下,熔体每10分钟通过标准口模的重量。 2 试样 2.1 试样形状 颗粒,粉料,小块,薄片及其他形状。 2.2 试样干燥处理 吸湿性试样,试验前必须按规定进行干燥处理。 3仪器 3.1 仪器结构 示意图如下: 3.1.1 料筒 钢制的圆筒,材料硬度应不小于300HV,并且有乃腐蚀性.内径为9.550±0.025毫米,长度为150-180毫米之间.轴线弯曲不得大于0.02/100,圆筒内壁光洁度不低于Δ8. 3.1.2 活塞 钢制活塞材质的硬度应略低于料筒材质硬度.活塞长度不小于料筒长度.活塞杆直径为9毫米.轴线弯曲不的大于0.02/100,其直径比料筒内径均匀的小0.075±0.015毫米,活塞头长度为6.35±0.10毫米,表面光洁度不低于8,活塞头下部边缘下部倒角的半径为0.4毫米,上部边缘须除去锐边.在活塞上相距30毫米处有两道环行标记,当活塞插如料筒下环性标记与料筒口相平时,活塞头底面至标准口模上端的距离为50毫米,也可用其他标记指示此距离。 3.1.3 标准口模 用碳化钨制成,与料筒成间隔配合,内径有2.095±0.005毫米和1.18±0.010毫米两种,内部光洁度不低于8,高度皆为8.000±0.025毫米。 3.1.4 负荷 负荷是砝码,托盘和活塞重量之和,精度为±0.5%,若料筒内径在9.5-10毫米之间,则负荷按下式计算:          P=    ........(1)       式中:P-负荷,克.          K-口模系数,G*MM2.          D-活塞头直径.毫米.          d-标准口模内径.毫米. 3.1.5 温度控制装置 仪器应有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并保证温度波动在±0.5℃以内,炉温需在距模口模上端10.0毫米处测量。 3.1.6 温度检测装置 水银温度计或其他测温装置,精度为0.1℃,需经计量部门定期校正。 3.2 附属器件 3.2.1 切取样条的工具:如锋利刮刀或弹性适度的钢片. 3.2.2 天平:感量0.001克. 3.2.3 装料漏斗. 3.2.4 秒表:精确到0.1秒. 3.2.5 清洗件. 4温度校正 仪器在固定温度使用时,至少每天试验前校正一次,每当变换温度时,也需进行校正,先调节加热器控制系统,使检测孔中的温度计达到规定温度,同时把校正温度计插入材料预热至相同温度.取出后,将流动性较好的材料或试样加入料筒压实,随即在插入校正温度计,待料熔融后把校正温度计进入熔体使温度计球距标准口模顶部10毫米,在至少4分钟后,以测出的两支温度计读数的差来校正. 5 试验条件 5.1 试验条件见表1。 表1        标准试验条件 序号 标准口模内径 毫米 试验温度 ℃ 口模系数 g.mm2 负荷 千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180 2.095 2.095 2.095 2.095 2.095 2.095 2.095 2.095 2.095 2.095 2.095 2.095 2.095 2.095 2.095 190 190 190 190 190 190 200 200 220 230 230 230 230 230 275 300 46.6 70 464 1073 2146 4635 1073 2146 2146 70 258 464 815 1073 70 285 20160 0.325 2.0160 5.000 10.000 21.600 5.000 10.000 10.000 0.325 1.200 2.160 3.800 5.000 0.325 1.200 5.2 有关塑料试验条件按表1序号选用:    聚乙烯      1,2,3,4,6    聚甲醛      3    聚苯乙烯     5,7,11,13    ABS      7,9    聚丙烯      12,14    聚碳酸脂     16    聚酰胺      10,15    丙烯酸酯     8,11,13    纤维素酯     2,3 注:共聚

文档评论(0)

ucu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