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doc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糖尿病   摘 要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本文根据糖尿病的病理特点,对目前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若干已在临床使用或正在研制的有关药物。   关键词 糖尿病;药物;临床应用   据WHO估计,1995~2025年,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将增至3%~5%,预计达3亿患者,患者年龄则从65 a以上趋向45~64 a[1]。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致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在糖尿病病例中,约5%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1型),1型糖尿病是有遗传倾向或是有自身免疫缺陷的人由于病毒感染引起胰岛β细胞的异常反应,致使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并非完全丧失,由于受遗传、肥胖、年龄及饮食等影响,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受到影响,使患者体内的胰岛素相对缺乏。结合上述糖尿病的病理特点,下面对目前能使该病的治疗得以改善的药物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1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1型糖尿病人没有内源性胰岛素,而许多2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贮备减少,他们不断地需要一种基底性胰岛素,故胰岛素(ISU)是1型糖尿病必需使用的,而在2型糖尿病的后期,如果当饮食和口服治疗药已不足时也应使用。   当前用于临床的胰岛素有多种多样,大致可按材料、作用速度及纯度进行分类。选择合适的胰岛素制剂,原则是能迅速而持久地减轻血糖过高、糖尿及酮症等情况,促使机体利用糖类,保证营养与正常代谢。较多的研究致力于速效产品方面,目的在于能快速起效、持续时间短促,适用于餐前使用。如速效类似物胰岛素Aspart [2]。而创新的“灵活的胰岛素疗法”则通过睡前皮下注射长效制品来达到和维持低水平基础胰岛素,如长效类似物胰岛素Glargine(HOE901) 、NN304。   目前科研人员在开发新型胰岛素的领域中寻找更便捷的给药系统,以改变胰岛素传统皮下注射的给药方式,如植入式胰岛素泵、吸入型胰岛素、口服微囊等[3]。另者利用生物遗传工程技术,通过DNA转染制造具有葡萄糖感受能力以及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细胞,如果成功将可治愈1型糖尿病。   2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治疗2型的药物除胰岛素外,主要是口服降糖药[4],大致分为磺脲类、双胍类、中药制剂、其他降糖药及辅助用药。   2.1 磺脲类降糖药物(SU)是最主要的糖尿病治疗药物。能使肝糖原合成增多,再通过对细胞受体或受体后的作用,使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多,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5]。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作用温和,如甲苯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具不同取代基的第二代磺脲类与第一代相比,与β细胞选择性结合能力显著增强,使用剂量较小,且引发低血糖、粒细胞减少及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机率较低,故逐渐取代第一代磺脲类,代表药有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等[6]。格列美脲(glimepiride/Amaryl)[7]:1995年上市的口服片剂。低血糖发生率低于格列本脲。它是适用于单药治疗及与胰岛素联合使用的唯一的磺酰脲类药物。   2.2 双胍类降糖药物(BG) 双胍类降糖药主要通过抑制肠壁细胞吸收葡萄糖,促进外周组织无氧糖酵解,而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降低血浆中胰高血糖素水平,并不通过刺激β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增加,故有利于缓解高胰岛素血症。该类药大剂量可引起消化道反应,在肺、肝、肾有病变的患者易致乳酸性酸中毒[4]。   二甲双胍(Diformin,甲福明,降糖片)[6]:临床应用最广的BG类药,降糖作用比SU类的格列本脲和格列吡嗪差,但无低血糖反应,对肥胖和非肥胖患者均有效,是肥胖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苯乙双胍(降糖灵)亦属该类药物。   2.3 α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物(CIGE)   研究人员从饮食控制可以控制病人血糖水平中得到启示,发现并开发了这新一类降糖药物。即通过抑制小肠粘膜刷状缘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减少低聚糖分解为单糖后再被吸收。因此可延缓餐后糖分的吸收,抑制饭后血糖高峰。可用于1、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适用于肥胖2型糖尿病或老年患者。   阿卡波糖(Acarbose,拜糖苹)[8]:α糖苷酶抑制剂。目前已被国内临床医生推荐为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一线药,可单用或与其他降糖药(磺脲类或双胍类)联合用药。已开发上市的同类药物还有伏格列波糖(Voglibose)[9]等。   米格列醇(miglitol)[10]:强效肠道α糖苷酶抑制剂,降糖作用优于阿卡波糖,肠道胀气、腹泻及其它副作用没有或低于阿卡波糖。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作为1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