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程师考试 第三部分灌溉排水概论
第三部分 灌溉排水概论(部分)
要求:
熟悉北方主要作物需水规律,掌握灌溉制度的方法
熟悉农田土壤水分特征参数及基本运动规律
掌握灌溉排水工程类型及适用条件
掌握灌溉系统(渠道、管道)的组成、渠系建筑物的分类及其作用
熟悉不同灌水方法及其技术特点
了解排水系统及特点
掌握灌溉、排水管理基本内容
1 土壤水分特征参数及基本运动规律
要求:
熟悉农田土壤水分特征参数及基本运动规律
主要内容:
农田土壤水分特征参数
土壤水分基本运动规律
1.1 农田水分状况与水分特征参数
农田水分状况(Field water regime):农田中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状态、变化规律及对作物生长影响的总称
农田水分调控(Regulation of field water regime):利用农田水利措施对农田水分状况进行调节与控制,以改善土壤中的气、热、养分状况及农田小气候,达到农业增产的目的。
土壤含水量(soil water content):105℃烘干至恒重时失去的水量。以单位质量干土中水的质量或单位土壤总容 积中水的容积表示(质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
主要测定方法
称重法(烘干法)
核技术测量:中子仪, γ射线仪
电磁测量:时域反射仪(TDR)
核磁共振测量
热脉冲测量
遥感测量:大面积地表含水率
土壤水的形态与水分常数
类型 形态 作用力 水分常数 吸湿水 束缚在土粒表面的水汽 吸附力
最外层3MPa 最大吸湿量
(吸湿常数) 薄膜水 吸湿水外层连续水膜 吸着力
最外层~0.625MPa 最大分子持水量 (薄膜水不能被植物吸收) 1.5MPa 凋萎系数 毛管水 土壤孔隙(毛管),水气界面为一弯月面。分毛管上升水、毛管悬着水 表面张力作用→
毛管力
10~30KPa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田持 重力水 大孔隙中的水 重力 饱和含水率 土壤水分常数(soil water constant):根据土壤水分形态不同而定义的土壤特征含水量,如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等
田间持水量(field (moisture) capacity):农田土壤某一深度内保持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水量
凋萎系数(wilting coefficient):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蔫点
土壤有效含水量(available water content of soil):土壤中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即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系数之间的土壤含水量
土壤含水率与水分常数的应用:
估计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计算灌溉水量
根据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估算腾发量(地面蒸发+植物蒸腾)
华北平原不同质地土壤的水分常数
土壤
质地 重量百分比(%) 体积百分比(%) 最大吸
湿量 凋萎
系数 田 间
持水量 饱和含
水量 最大吸
湿量 凋萎
系数 田 间
持水量 饱和含
水量 砂壤土 1-2 4-6 22-30 30-40 2-3 5-9 32-42 45-52 轻壤土 1-2 4-9 22-29 28-40 2-3 6-12 30-36 40-52 中壤土 2-3 6-10 22-28 30-38 3-5 8-15 30-35 44-54 重壤土 2-3 6-13 22-28 28-38 3-4 9-18 32-42 40-50 轻粘土 - 15 28-32 32-40 20 40-45 45-54 中粘土 - 12-17 25-35 35-40 17-24 35-45 48-53 重粘土 - - 30-35 38-42 40-50 48-55
1.2 土壤水分运动
入渗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
土壤水分再分布
蒸发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
1.2.1 降水/灌溉入渗
入渗:水分进入土壤的过程
入渗类型:
一维垂直入渗:降水、灌溉入渗
二维垂直、水平入渗:河道、渠道入渗
三维垂直、水平入渗:水库、湖泊入渗
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
非饱和土壤水运动
饱和-非饱和土壤水运动
积水条件下的干土入渗:
分区:
饱和区
过渡区
传导区
湿润区
饱和区、过渡区一般不存在
积水后,表土含水率很快增加到θ0 (θs )
地表处含水率梯度由大变小,t足够大时地表含水率不变
地表入渗率逐渐减小
湿润锋不断下移,含水率变化平缓
描述土壤入渗过程的物理量:
入渗率i: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入渗水量
(地表水通量),mm/min, mm/h, mm/d
累积入渗量I:从入渗开始到某一时刻通过单位面积的总水量,mm
i与I的关系:i(t)=dI(t)/dt
入渗过程的影响因素:
供水速率P(降水强度…)、土壤入渗能力f
Pf,入渗率i取决于供水速率P(通量控制);
Pf,入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