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岩体特征表.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危岩体特征表.doc

附表1 W01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 野外编号 W01 坐标 X:3405011.93 危岩顶标高 168.92 岩层产状 340o∠7o 斜坡倾向 255 危岩前缘倾角 73o 斜坡结构类型 切向坡 室内编号 W01 Y:540326.06 危岩底标高 140.10 长 (m) 32.5 宽 (m) 3.5 高 (m) 28.8 体积(m3) 3276 崩塌 方向 255o 破坏方式 坠落式 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 照 片(方向:75°) 编号 位置 走向 倾向 倾角 切割深度 张开度 充填物 裂面形态 裂面粗糙度 裂隙间距 地下水情况 1 后壁 165 255 64o 21.0m 5-70mm 粘性土、岩屑、岩块局部充填 略弯曲 略粗糙 0.5m-6.0m 见水蚀痕迹 2 底面 250 340 7o 2.1m 呈凹腔,底面岩块已掉落 无 平直 较光滑 / 见水蚀痕迹 3 北侧壁 该侧危岩体边界由层面及161°∠68°裂隙组合而成,组合裂隙多闭合,局部张开,张开约5-15mm,未见充填,裂隙形态呈凹凸状曲线,裂面较光滑,见水蚀痕迹。 4 南侧壁 走向62°,裂隙产状为152°∠79°,垂直向切割深度近30米,水平向切割深度约10m,裂隙南侧整个陡崖岩块已被剥落厚约3.5m,裂隙南北两侧呈台阶状,该裂隙在陡崖岩体内呈闭合状,地表局部张开约10mm,未见充填,可见水蚀痕迹。 危岩剖面和立面示意图 稳定性赤平投影分析图 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 危岩大致呈薄板状,立面为不规则长方形,危岩体下部凹岩腔发育,发育深度约2.5m,危岩体后壁追踪卸荷裂隙形成破裂面,侧壁裂隙切割岩体形成危岩体边界,岩性为厚层状砂岩夹薄层砂岩构成,危岩体自身也易产生局部掉块破坏。 危岩稳定性评价 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该处危岩体主要受②裂隙的外倾控制,已被切割成薄板状,现危岩体底部存在由于原砂岩岩体的坠落后形成的凹岩腔,危岩体前缘及下部临空,有沿后缘陡倾裂隙坠落破坏的可能,定性判断危岩体现状处于基本稳定。危岩经稳定性定量计算,在天然1、天然2和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23、1.72、1.05,为稳定~欠稳定。综合判定该危岩体为欠稳定危岩体。 危害性预测 主要威胁其上的岗哨及陡崖下船艇大队船艇航行的安全 治理措施建议 锚索加固+局部清除 附表1 W02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 野外编号 W02 坐标 X:3404980.49 危岩顶标高 168.38 岩层产状 340o∠7o 斜坡倾向 256 危岩前缘倾角 76o 斜坡结构类型 切向坡 室内编号 W02 Y:540338.79 危岩底标高 143.28 长 (m) 39.7 宽 (m) 3.9 高 (m) 25.1 体积(m3) 3886.23 崩塌 方向 256o 破坏方式 坠落式 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 照 片(方向:75°) 编号 位置 走向 倾向 倾角 切割深度 张开度 充填物 裂面形态 裂面粗糙度 裂隙间距 地下水情况 1 后壁 165 255 70o 21.0m 5-10mm 粘性土、岩屑局部充填 略弯曲 较粗糙 5m 见水蚀痕迹 2 底面 250 340 7o 2.4m 呈凹腔,底面岩块已掉落 无 平直 较光滑 / 见水蚀痕迹 3 北侧壁 走向62°,裂隙产状为152°∠79°,垂直向切割深度近30米,水平向切割深度约10m,裂隙南侧整个陡崖岩块已被剥落厚约3.5m,裂隙南北两侧呈台阶状,该裂隙在陡崖岩体内呈闭合状,地表局部张开约10mm,未见充填,可见水蚀痕迹。 4 南侧壁 该侧边界主要由两条相邻的同组裂隙与层面组合而成的临空面,两裂隙产状为172°∠78°,面较平,裂隙呈直线状,垂直向切割深度约10米左右,裂隙间距约5-10m,裂隙顶部局部可见粘土及岩屑充填,结合一般,为硬性结构面。裂隙南北两侧呈台阶状,北高南底。 危岩剖面和立面示意图 稳定性赤平投影分析图 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 危岩大致呈薄板状,立面为长方形,危岩体下部凹岩腔发育,发育深度约2.2m,危岩体后壁追踪卸荷裂隙形成破裂面,侧壁裂隙切割岩体形成危岩体边界,岩性为厚层状砂岩夹薄层砂岩构成,危岩体自身也易产生局部掉块破坏。 危岩稳定性评价 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该处危岩体主要受①裂隙的外倾控制,已被切割成薄板状,现危岩体底部存在由于原砂岩岩体的坠落后形成的凹岩腔,危岩体前缘及下部临空,有沿后缘陡倾裂隙坠落破坏的可能,定性判断危岩体现状处于稳定。危岩经稳定性定量计算,在天然1、天然2和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34、1.80、1.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