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部分北京的节日文化 京西灵水“秋粥节”俗文化 苑焕乔+ 明朝初年,朝廷于全国各地设立府学、县学,并于乡间设立启蒙儿童的社学,把“文而化之”的儒 道思想文化教育与重视农桑一起作为治理国家的根本,相信朝廷通过“教化”而能“治理天下”。 作为五朝古都的北京,不仅设有全国最高学府一国子监,即使远在京西门头沟深山区的灵水村,明 清时期也出现了与私塾等家馆性质相同的社学。于是,在京西灵水村,很少见到学龄儿童街上嬉戏,而 村里琅琅读书声,却时常萦绕耳畔。这种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在这僻静的山村一直沿袭了几百年。为 此,明清时期灵水村曾出过22名举人、2名进士,所以从那时起灵水就有“举人村”之称;中国传统 “和”文化,也深深地影响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并给我们后人留下了“秋粥节”俗和保护乡 村环境的“乡规”——龙池“三禁碑”等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为此,灵水村于2005年11月被建设部 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一、灵水“秋粥节俗的由来 一提到“秋粥节”俗,灵水村村民就会想起本村清代著名举人刘懋恒。为纪念著名举人刘懋恒捐谷 赈灾之善举,形成了灵水村所特有的传统节日——“秋粥节”俗,历经300余年而不衰。至今,灵水村 还流传着关于“秋粥节”由来的许多动人故事,使我们对“秋粥节”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据历史文献和刘懋恒墓碑文记载:刘懋恒,字君常,生于明崇祯四年辛未(1631),卒于清康熙三 十一年(1692),享年61岁。刘少时颇为颖敏,读书一遍即可成诵,可惜仕途不顺,迟至四十岁时即康 熙九年(1670)才补弟子员,又过三年方食饩,后以明经考授内阁中书,补刑部浙江司主事,进员外郎, 从此踏上仕途之路。康熙二十一年(1682)天下大旱,饿殍遍野。刘懋恒举人前后捐谷三干七百余石, 保全救活(宛平斋堂川)万有余人。及至为官从政,刘懋恒性“慈恕”,“既敏且谨慎”,对民间冤狱“多 所平反”,“而治郡则除豪强,抑牙伶,禁健讼,凛然若秋霜烈日之不可犯”。刘职满擢户部员外郎,皇 上在瀛台策试诸臣,刘以“敬天钦民”对,甚合上意。越一年,刘懋恒至晋地出任州府。康熙三十年(1691) 山西大灾,晋地绝收,刘乃带头拮家资,并下教属邑,令计13公赈,赖以更生者六万余人。刘懋恒“自 为诸生,以迄朋食,孳孳以惠人,济物为务,黾勉好施,白首不倦”。康熙三十一年(1692),刘懋恒因 为“公务不胜繁剧,久之积劳成疾”,自感不好,遂移疾归。未及抵家,猝然弃世于途,终年仅六十一 岁。此外,清末光绪年间《齐家司志略》中也有类似记载,其大意是:刘懋恒,为宛平县西山灵水里人。 清顺治初年,大饥。其父刘应全捐家资数千金,以赈贫困。事闻于朝,赐秩迪功郎。 ‘基金项目:北京学研究基地项目“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北京历史文化名村发展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BIXJD —KT2013-A07)竹成果。 ‘作者,女,系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专职科研人员,历史学硕士。 节日与市民生活文集 灵水村“秋粥节”,正是源自清康熙年间刘懋恒举人的捐谷舍粥、赈济灾民。之后,刘氏家族特意 在“立秋”这一天,即使非灾荒年份,都要在本村搭棚舍粥,其意义远远超出赈灾,可从三个方面来理 解: 首先,祈求“风调雨顺”、“天人合一”。立秋,是秋天的开始,选在立秋这一天舍粥,是为了求得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业生产的大丰收。其次,求得“邻里和谐”。村民在过去的一年中可能由于 墙角、地头,发生邻里纠纷;或者由于孩子间吵架,引起家长之间的矛盾等,借此共食“秋粥”的机会, 可化解或缓和人们之间的隔阂和不快。第三,“立秋”舍粥,具有“济贫解困”作用。在古代中国,“立 秋”前后,正是许多处于贫困线上的农民,上年的粮食已用尽,本年的庄稼还没成熟,生活陷于困顿断 炊之时,因此,立秋“舍粥”具有“济困”之意。 二、灵水“秋粥节”俗的传承 清末民初,为感念先人之义举,不忘过去之灾难,并教化村民共同减灾,甲午科举人刘增广提议全 村人,在立秋日“共喝秋粥”,并沿袭至今,成为京西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此后,灵水村集资买锅, 把锅定为公产。在每年的立秋日,全村人共同集粮,你出一把米,他拿一把豆;你担一担水,他抱一丰不 柴,在街上分片支锅做粥,全村人聚在一起过节,称为“秋粥节”。灵水村的“秋粥”,由杂粮(小米及 各种豆类)为主熬成,特别是加入了大枣、花生米、杏仁、核桃仁等,营养相当丰富,与“八宝粥”相 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建构中国的特色法治文明--从中国的传统儒学人文精神主导思想入手的分析.pdf
- 建国以来俄罗斯文学史教材的变迁.pdf
- 建立“8%2b2”都市圈演出联盟繁荣京津冀文化演出市场.pdf
- 建立长阳麻池民俗文化村、发展地方民族文化产业.pdf
- 建立供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初探.pdf
- 建立国家天文科普创新体系+构建国家天文科普战略力量.pdf
- 建立基于INTRANET技术的中国的船舶报告系统.pdf
- 建立面向地域文化需求的中小型卫浴企业设计创新和品牌形象%3a文献综述和现状分析.pdf
- 建立水保基层单位规范化的数据文档文件与查询系统——以南安市水土保持试验站为例.pdf
- 建立文化融合机制+推进重组企业文化融合.pdf
- 京与走锭细纱机牵伸工艺的计算原理及其应用.pdf
- 经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12例分析.pdf
- 经典冷遇和文学理论教学的困境--基于一份问卷调查.pdf
- 经典文本的异境旅行--《骆驼样子》在美国文坛(1945-1946).pdf
- 经典文学阅读困境之分析--基于单一阐释模式下的文化现象及其对策.pdf
- 经典原文在人文教学中“增彩添色”妙用新探--以“中国的法律思想史”课为例.pdf
- 经济活动推动跨文化交际的发展.pdf
- 经济全球化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pdf
- 经济文化类型和地方性校本课程建构--以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平洞乡中学为的研究案例.pdf
- 荆楚文化产业营销战略的研究报告.pdf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