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杂文是指一种形象与说理相结合的短小精悍、犀利泼辣的议论性散文,或文艺性短论。它包括杂感、杂谈、批评性随笔、小品文、读后感、序跋、札记等。杂文直接而迅速地反映和评论社会事态,对有害的事物及时给予反响和抗争,以敏锐的触角捕捉人们最关注的问题,常常一语道破现象下的本质。内容上多是对社会问题的讽刺、揭露、批判、抨击、针砭、艺术上幽默、辛辣、尖锐、精悍,具有强烈的战斗性。瞿秋白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里称它为“战斗的阜利通——Feuilleten”(欧洲报纸上的文艺性论文),有的又称之为社会批评。 * 出版社 社文分社 写作基础教程 第十章 杂文写作 第一节 杂文及其特征 二、杂文与政论、随笔的区别 长期以来,对杂文的界定众说纷纭,倾向于政论、杂感、杂谈,近年来又与某些随笔混为一谈。如此,将淡化杂文的文学性、形象性和批判性,降低杂文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思辨力。唐弢说:“杂文是诗与政论的结合。”杂文具有的诗的形象性、议论的政治性、思想的深刻性,使它与政论、随笔等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选取题材的角度不同 政论文选取的题材是当前国内国际生活中重大政治事件,或对这些事件进行抨击,或阐明党和政府的政策与态度。 (二)思维方式不同 别林斯基说过:“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一个是证明,另一个是显示,可是他们都是说服,所不同的只是一个用逻辑结论,另一个用图画而已。”杂文既需要哲学家的三段论法,又需要诗人的形象和图画;既需要证明,又需要显示。 (三)表现手法不同 杂文常常采用比、兴手法,以形象的叙述和描绘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文笔尖锐,犀利泼辣。从表达方式看,杂文常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熔于一炉,以显示主题。而政论则主要用议论和说明的表达方式。随笔以叙述为主,即使某些以议论为主的随笔也停留在一些天南地北的述说,少有批判的光芒。 三、杂文的特征 (一)战斗性 在各类文学样式中,杂文以针砭时弊、激浊扬清为使命,战斗性是它鲜明的特征。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说:杂文“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杂文是“位卑不敢忘忧国”,“路见不平一声吼”,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偏差、逆流、谬误、丑恶等给予及时的反应和敏锐的抨击,以期“引起疗救的注意”。事实上,开启现代杂文先河的,正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许多时论。 (二)论辩性 杂文的战斗性是通过论辩性来实现的。鄢烈山说“真正的杂文,一方面是文学创作,一方面是论辩性的说理。”杂文常常通过对纷繁复杂的世相的剖析,一语道破现象下的本质,说出人们心中所想或想说却未说出的话来。杂文思辩的威力是通过阐发事理来实现的。所以,写杂文时,要求作者以清晰的思路,通过逻辑判断、推理等方法,对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在批驳时要抓住对方矛盾,击中要害,克敌制胜。在议论时,作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善于从复杂多变的事物中,透过表面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这样,其论证才能使人信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三)形象性 杂文是文学家族的一员,是借助于形象来说理的文字,这是杂文与一般政论的主要区别。杂文常将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化为“议论而兼叙述者”,根据逻辑思维形象地反映生活,使逻辑的说服力和形象的感染力有机地统一起来,迸发出一种既有情又有理的逼人力量。杂文原则上是以文学手段来表达思想、见解的,作者的观点和情感,通过具体的、形象的、使人可以感受的方式,曲折而含蓄地表现出来。 四、杂文的发展 在我国,杂文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那些“议论而兼叙述”的“杂说”,应该是我国早期杂文的最初萌芽。如孟子的《齐人》,庄子的《逍遥游》、《秋水》,荀子的《劝学》,韩非子的《说难》等,用寓言、比喻的方法阐明事理,既有逻辑的说服力,又有形象的感染力,可以说具备了后来人们所说的杂文的基本特征。至于两汉、魏晋时期的“清言”和笔记中,也有不少杂文的影子。 第二节 杂文的艺术构思 一、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大中取小,小中见大”,是杂文选取材料和提炼主题的原则。“大”,即指那些关系着社会利益的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小”,即指全局中那些具体的甚至细微的事物。“大中取小”,就是从重大的社会问题中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点或者一个侧面切入,经过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深刻意义;“小中见大”,就是从日常生活的细小事情着笔,发现它蕴含的重大的社会意义,开掘出深刻的主题。即如从一滴水见太阳,借一斑而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二、针锋相对,爱憎分明 杂文是一种个性鲜明的文体,爱与憎都毫不掩饰。萧丁在《杂文的启蒙》中说:“杂文大都是久积于内的心火的喷射。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