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列宁格勒的树.doc
课题 列宁格勒的树 课时 一课时 设计人 李美英 审核人 李美英 使用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及其产生的表达效果。
3、情感目标:领悟列宁格勒的人们在坚苦卓绝的环境中所具有的宁死不屈、百折不挠、坚强高贵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在叙述中采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群体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列宁格勒人民的人性光芒与人格的高贵。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情境引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过着幸福宁静的生活。我们远离战争、饥饿和寒冷,战争的残酷、恐怖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的人们难以想象的。你们知道生活在巨大的战争阴影下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吗?今天我们走进《列宁格勒的树》,去看看被围困了900天的列宁格勒城的人们在生命面临威胁的时刻,宁愿冻死也不砍一棵树的壮举,让我们的灵魂接受一次洗礼,去感受一下人性的光辉吧。 认定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及其产生的表达效果。
3、情感目标:领悟列宁格勒的人们在坚苦卓绝的环境中所具有的宁死不屈、百折不挠、坚强高贵的精神。 自主学习 一、时代背景
60多年前,德国法西斯出动70万大军、1200架飞机、1500辆坦克和12000门火炮妄图一举拿下这座城市,却遭到苏联军民英勇顽强的抵抗,德军迅速占领列宁格勒的企图化为泡影。于是,希特勒下令严密封锁该城,企图以断水、断粮等手段征服列宁格勒,从而开始了900天的围困期。面对险恶的处境,300多万英雄的列宁格勒军民没有屈服,他们顽强抵抗,依靠在拉多加湖上开辟的“生命之路”,传奇般地战胜了饥饿的威胁,挫败了德军的罪恶计划。
列宁格勒保卫战紧紧拖住并消灭了德军大量有生力量,为苏军取得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战役的辉煌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残酷的战争也使列宁格勒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据材料记载,列宁格勒在围困期因饥寒交迫致死的人多达64万人,死于德军炮火空袭的有2.1万余人。
二、初读课文,积累字词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用“__”画出你不认识的字,用“﹍﹍”画出需要积累的词语,用“﹏﹏”画出你喜爱的句子。
1、学生读完以后,老师提醒学生注意:
踉跄(liàng qiàng) 冻馁(něi)
2、需要积累的词语:
不堪回首 战云密布 阴云惨淡 魔剑高悬 座无虚席 共同探究 三、探究课文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说说最使你感动的语句有哪些,找出来细细读一读,品一品,讨论交流:哪些细节、哪些语句最让你感动?
重点讨论分析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请一位学生朗读一遍。
本段写了悲惨的一幕,但作者没有对这一情节进行过多的描写、渲染,只是用平静的笔触进行了简洁的叙述,只交代了三个必要的细节,是哪三个细节呢?
明确:小棺材、冻馁而死的孩子、旧铺板。
作者只交代了三个必要的细节,既没有女士脸上的表情,也没有寒冷对她脸色和躯体的效果,也看不出作者感情的特殊性,他追求的不是煸情,而是以叙述来说明问题,我们同样被打动了。看来,打动人心不光靠描写、渲染的手法,叙述同样能产生感动的效果,这真是“殊途同归”啊!
3、请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具体地描绘一下当时的场景。
学生思考并回答。
4、作者一边进行冷静地叙述,一边又在叙述中进行对比,请同学们说说对比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一方面是如此严酷的饥寒,“人们卖房屋,变卖首饰,变卖家具,卖一切可卖之物,只为换取一点可怜的口粮和棉毯”;另一方面却是:“在最艰苦的900天内,列宁格勒城里的人们,没有为生计砍伐过一棵树”、“没有谁去砍树生火取暖”。
5、光有这样的对比似乎还不太充分,因而作者在此基础上,又采用了议论、抒情手法加以补充,请同学们找出这样的句子。
把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是怎样的人们?那是一群精神强健人格高贵的人。
——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起了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的作用。
6、为了进一步印证这一点,作者又列举了生活在巨大的战争阴影笼罩下的列宁格勒的人们的一些生活状况:剧照贴满大街小巷,剧院天天夜里开演,观众座无虚席;学校准时开学,上课铃声从未间断……
多么坚强高贵的人们啊,在厄运、苦难面前,他们仍从容地、有尊严地活着。这是一群宁死不屈、百折不挠、精神强健的人,正因为他们具有树一样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才有了不让侵略者前进一步的辉煌。
7、能用《日历》里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他们是如何度过每一天的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他们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