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师郎静山 (朱志仁 ).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摄影大师郎静山 (朱志仁 ).ppt

《形式语言》作业 摄影大师郎静山 摄影大师 郎静山(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 )—1995年) 拿照相机就是我的生活。 (郎静山) 相机比太太还重要 。(郎静山) 大师少年 摄影大师郎静山 大师中年 我国第一位专职新闻摄影记者 郎静山先后进入上海《申报》和《时报》,成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 两年以后,又与黄伯惠先生等人于时报大楼成立了“华社”,这是中国南方第一个摄影团体,恰与北方的“光社”相互辉映。成立“华社”的同年三月,郎静山也举办了第一次作品展览,首开摄影展的风气。 开创了我国摄影教育的先河 1930年,郎静山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 这很可能是中国学校正式有摄影课程的开始。 第一个全国性的摄影社团 于民国三十七年在上海创办“中国摄影学会”,这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摄影社团,并且他也是国人中第一位 摄影作品得以在国际性展览中出现的人.(民国三十七年是公元1948年 ) 周志刚与郎静山大师在国际影展开幕礼中寒暄 摄于1955年,台湾台北 作者:周志刚 摄影大师郎静山 1961年作 黄金树 张大千、郎静山与作者合影 摄影大师郎静山 1962年,国际摄影联盟授予最高荣誉“大师”称号。 郎静山在北京 摄于1990年 作者:李英杰 陈复礼与郎静山、吴印咸三位摄影界泰斗聚首 《搏斗》 陈复礼(1916年) 白求恩 吴印咸(1900年——1994年) 1995年4月13日,中华民族摄影艺术一代宗师郎静山在台北辞世,终年104岁。 集锦摄影 在20世纪30年代,郎静山开创了一条“集锦摄影”的新路,以相机代替画笔,重塑中国画的山水意境,将绘画的高超境界融入摄影艺术之中,并因之驰誉于世界艺坛。( “集锦摄影法”,这是他在四十七岁那年所创造的。 ) 集锦摄影 1905-1992年一直研究集锦摄影创作,八十七年如一日。 所谓“集锦”,就是“集合各种物景,配合成章,舍画面之所忌,而取画面之所宜者。” 集锦摄影 说:“我做集锦照片,是希望以最写实、最传真的摄影工具,融合我国固有画理,以一种‘善’意的理念,实用的价值,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 集锦摄影de形式 郎静山的集锦摄影,仿国画、重意境、师古法,在形式上模仿传统国画,以中 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媒介和熟练的黑白灰三色,描绘丰富多姿的黑白意蕴,融神气韵为一体。 张大千 作者:郎静山 20世纪60年代摄制 集锦摄影的创作 集锦摄影的创作步骤非常复杂,包括了收集素材、排比图片、规画草图、接合底片等好几道过程, 郎静山曾一再强调,“每一帧成功的艺术作品,都是在窒闷黑暗的冲映室中的心血结晶。” 长期的坚持,也终于为郎静山的“集锦摄影法”赢得了“影中有画,画中有影”的赞誉。 《松鹤长春》,共用4底合成。 仙鹤是1910年 在上海一家花园拍摄的;左下角的山坡于1911年摄于苏州; 山峰则是黄山的天都峰,摄于1933年; 松树于1934年摄于北 京。 这四个部分直到1943年才拼合成《松鹤长春》,与仙鹤的拍摄时间相距33年之久。 横幅长卷的《湖山揽胜》图,是郎大师生前作的最有代表性“集锦摄影”作品。 原作尺寸为132×18公分,于1982年完成,1984年6月在香港《中国 摄影艺术作品展》展出。此照是山水集锦巨构,可说是郎大师运用国画山水的构图方式,巧妙地运用在集锦作品上,从画面最右边的凉亭老翁远眺层峦云雾,到近景 的奇石丛树,左边的孤舟,远处的村落及湖边倒影,这幅美丽的国画山水景像,就如同大师一生胸襟开朗,宁静与世无争。 作品中的景物,据郎静山先生所记:右起 为法国巴比松树石,接着为南朝鲜亭榭(亭中持书者为画家张大千先生),江西庐山含都鄱岭山坡,张大千在巴西的庄园———八德园上界三峰之石,黄山西海之峰 (画面上半部),菲律宾碧瑶之树(画面下半部),法国名胜处之石,最后为南京玄武湖之畔。这幅作品完全是用传统摄影方法,用多底片在暗室多次曝光集锦合 成,可以说是“集锦”之高峰。 该作品曾于2005年在香港以82.86万元拍出,创下其作品拍价的纪录。 郎静山“集锦摄影法”的代表作《湖山览胜》的一部分 集锦摄影的形式语言 1透视关系 2视点角度 3景物安排 4景物虚实 5影调控制 6景物取舍 1集锦摄影的透视关系 变“焦点”透视为“散点”透视。一般摄影,是用照相机直接拍摄景物完成作品,画面上透视消逝点只有一个,离消逝点越远则景物就越小,离消逝点越近则景物越大。 集锦摄影采用“散点”透视,强调透视的“假定性”以达到任意增加画幅长度,增大视野范围、突出立体的艺术效果。 郎静山在集锦摄影中借用了国画中的“散点透视”,将多景物合成在一张相纸上,其透视关系也就存在着假定性。基本上和中国画的透视效果相似。 《湖山揽胜》 2集锦摄影的视点角度 构图变“平远”为“深远”。 按中国画论

文档评论(0)

gte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