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节”的“影响力”ft Word 文档.doc
“细节”的“影响力”(世说心语)
陈 平《人民日报》(2013年08月19日 24 版)
前几天,偶然看到一篇《每个人都有影响力》的杂文,说得很有道理。
文章说:她的一位朋友从沿海到内地投资,考察A城和B城的投资环境。在A城,他坐在街头让人擦皮鞋,擦皮鞋的大婶一个动作,让他对A城失去信心:那大婶擦皮鞋时把他的一只鞋带解下来,等鞋擦好后他付了钱才给他系上鞋带,这一动作让他悟出:这个城市市民的文明素养尚有不少不尽如人意之处,一定是有人擦好皮鞋后没付钱便跑掉了。在考察B城时,他共坐了五次出租车,下车前,这五位出租车司机都会提醒他,请他带好随身物品。
最终,他把这投资落在B城,B城因他的企业有了五千人上岗就业,税务部门每年也因此收到上亿元税利。这就是一个擦鞋大婶和几个出租车司机的影响力!
还有,有个朋友说她的儿子饭前便后洗手都很认真,有时时间紧,她试图和她儿子商量,能不能稍微快点、马虎点行不?但她儿子果断地摇头,说这不行,这是他从幼儿园就养成的习惯。
这是幼儿园老师的影响力。尤其是孩子的老师,足以影响他一生的行为习惯。据说教美术的启蒙老师,会对他的学生、未来的画家的日后作品产生终生影响。
一个城市的“细节”,往往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经济和文化,我曾在全国许多大中小城市跑了许多年,印象最深刻的是江苏一些国家级卫生城市,比如常熟和张家港,上世纪90年代末那里就已经是国家级卫生城市了。那时我经常往来于这几个城市,在车里吃水果,果皮纸屑总会“心甘情愿”地装在塑料袋里,自动自觉地留在车里,在停车时丢入垃圾桶。因为这些城市的干净程度让你不忍心去弄脏它!
至于当年这些城市在创建卫生城市时,有没有到处挂着横幅,有没有写上诸如“××是我家,创卫靠大家”等口号,在卫生检查团来时,有无工商、公安、城管齐出动来监管,尚不得而知。但至少我每次从那些城市经过时,觉得它们很安静,很干净、噪音很小,这些卫生城市确是名副其实的。
在许多城市,无论平时或逢年过节,出租车都一样价格,三轮车也不会因过年节乱涨价。这几年我发现我住的小城逢年过节出租车便不打表,价格比平时要贵一倍以上,三轮车价钱也涨了不少。这恐怕不是我们这一个城市独有的吧?这些地方出租车很便宜,出租车司机和踏三轮车的师傅们很辛苦,人家节日放假休息,他们还在工作,确实也不容易。但是逢过年过节出租车不打表、涨价,恐怕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会更大,这点儿多收的钱会得不偿失。整个城市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会大打折扣。还有,我在一些城市的景点中散步,看到一些供游人歇脚的石凳子缺胳膊少腿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些“细节”在一定意义上都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
有一句俗语:“不要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如果我们每个人的文明素养都能不断提高,我们生活的地方在他人心目中就会有个美好的整体形象。
母亲与书
谷景峰《人民日报》(2013年08月19日 24 版)
我七岁那年,母亲牵了我的手到村小学校报名上学,老师嫌我个矮,不收,母亲费了好多口舌才使老师动了恻隐之心。可是我并未用心读书。开学不到一个月,我背了书包没去上学,而是同邻居伙伴福顺连续几天到田里去打雀。不知母亲从哪里得到的消息。这天晚上,母亲坐在煤油灯下为我做鞋。她脸色阴沉,一边做一边叹气。我刚躺下,母亲扭过头来问我,今天干啥去啦?我说上学去啦。母亲突然拿起剪子,“咔咔咔”把纳好的鞋帮铰成两半。我懵了。“你逃学,撒谎,这么大点儿就骗人骗到啥时候?”母亲流着泪把鞋帮铰碎,我哭着跪在母亲面前,抱住母亲的双手,坦白了错误,保证以后一定好好读书。
父亲早年参加了八路军,家里只有爷爷奶奶母亲和我。爷奶年迈,身体不好,里里外外,沉重的担子压在母亲一个人的肩上。她白天下地干活儿,夜里纺线,织布,为爷奶和我缝补衣裳,常常是通宵达旦,真是太难了。
母亲不停地教训我:“刚刚摸上书本就逃学,长大了能成个啥人?不好好读书能有出息?”
这是刻骨铭心的永远的记忆。
我再也不逃学了,而是专心致志勤奋地学习。每天放学回家,母亲都要问我学了些什么,并要我读给她听,写给她看,虽然她一个字也不认识。在母亲的督促检查下,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我祖上并无读书之人,家里更谈不上藏书。可是母亲对书却情有独钟,每听到街上有收破烂的吆喝声,她就跑出去,以高于其收购价买下旧书。她把皱皱巴巴的旧书整治得平平展展,整整齐齐地摞在柜子上的一角,有人问,她说等我长大了好读。
我9岁那年春季一天的清晨,邻居德二爷来要一本旧书,说是赶集卖菜籽做包装用纸。母亲不在,奶奶顺手从柜上拿了厚厚的一本给了他。母亲回来闻说,马上去找德二爷讨,可德二爷已经走了。母亲急了,赶忙从村上小卖铺买了几大张包货纸,扭动着尖尖的小脚,追到五里外的东黄坨集市上,好在德二爷的菜籽还没开张,母亲用包货纸换来那本旧书,那是一本线装的《诗经》。
我已升到四年级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