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菌厌氧菌.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弧菌厌氧菌.ppt

第三节 弧菌属 V. cholerae 学习目的 掌握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和致病机制 掌握霍乱粪便特征 熟悉霍乱弧菌的形态和染色,熟悉霍乱的防治原则 1、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弧形或逗点状 G- 一端有单鞭毛 运动活泼(鱼群样) 无芽孢,有菌毛 霍乱弧菌的鞭毛 1、生物学性状 (2)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 PH 8.8—9.0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抵抗力 耐碱不耐酸,正常胃酸4min杀死 对链霉素、红霉素、氯霉素敏感 黄连、大蒜有一定杀菌作用 2、致病性 致病物质 1)霍乱肠毒素 致泻作用最强的毒素 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 2)其他致病物质 鞭毛:运动活泼 粘液素酶 菌毛:定植作用 所致疾病——霍乱 甲类法定传染病 中医对本病的描述:“猝然发作,上吐下泻;起病于顷刻之间,挥霍撩乱,故名” “它使感染者褪去人形,皱缩成自己的漫画形象,直到生命消亡。” 临床表现 上吐下泻:剧烈腹泻和呕吐(米泔水样腹泻物) 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 低容量性休克和肾衰竭(死亡率高达60%) 传染源: 患者及带菌者 人类是唯一易感者 传播途径: 经水传播 经食物传播 经生活接触传播 经苍蝇传播 致病特点 霍乱弧菌不侵入血流,只在肠道局部粘膜繁殖,粘膜损伤轻微。 产生大量肠毒素、粘液素酶而致病。 3、免疫性 牢固 抗毒素抗体 抗菌抗体 肠道局部粘膜sIgA 4、微生物学检查法 早期、快速、准确诊断疾病,及时上报疫情 (1)标本:粪便、肛拭物、呕吐物; 流行病学——水样 (2)直接镜检: 染色标本——鱼群状排列的G-弧菌 悬滴——穿梭样运动,被特异性血清抑制 5、防治原则 预防: 加强水源管理,不生食贝壳类海产品 流行区接种霍乱死疫苗,保护率50﹪-70﹪ 治疗:严格隔离 迅速补充水、电解质 抗菌药物 第四节 厌氧性细菌 必须在无氧环境才能生长 厌氧芽胞梭菌 无芽胞厌氧菌 厌氧芽孢梭菌 严格厌氧菌,G+ 芽胞比菌体粗,菌体膨大呈梭状,抵抗力强 致病菌产生外毒素致病,病情严重 学习目的 掌握破伤风梭菌的致病物质、致病条件与入侵途径,发病机理,防治原则。 掌握产气荚膜梭菌致病物质,所致疾病,熟悉其生物学性状。 熟悉肉毒梭菌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梭菌 破伤风梭菌——破伤风 产气荚膜梭菌——气性坏疽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艰难梭菌——假膜性结肠炎 破伤风梭菌 1、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G+ 芽孢呈球形,位于菌体顶端,使菌体呈鼓槌状 有周鞭毛 培养特性 专性厌氧 有溶血环 抵抗力 芽孢的抵抗力很强 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 对青霉素敏感 2、致病性 致病物质 外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 破伤风溶血素 复习:正常肌肉的运动 一侧肢体屈肌的运动神经元受到刺激 同时有冲动传递给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释放抑制性介质,抑制同侧伸肌的运动神经元 屈肌收缩,伸肌松弛 致病机制 致病机制 所致疾病——破伤风 外伤性破伤风 致病条件: 伤口窄而深,有泥土或异 物污染 大面积创伤、烧伤,局部组织缺血 有 需氧菌或 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 新生儿破伤风 又称“脐风”、“七日风”,病死率高 外伤性破伤风 潜伏期:几天—数周,平均7-14天 典型体征: 牙关紧闭 苦笑面容 角弓反张 临床表现 免疫性 主要是抗毒素发挥中和作用 病后不会获得牢固免疫力 获得有效抗毒素的途径是人工免疫 3、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般不进行涂片镜检和分离培养 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即可作出诊断 4、防治原则 创口处理:清创、扩创 人工免疫:主动——破伤风类毒素 被动——破伤风抗毒素(TAT) 治疗:抗生素——四环素、红霉素 人工主动免疫 制剂:精制破伤风类毒素 对象:婴幼儿、部队战士、建筑工人及其他易受外伤的人群 方法:基础免疫--加强免疫 对3~6个月儿童可采用白-百-破(DPT)三联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 制剂: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用途: 紧急预防 特异治疗 注意事项:注射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 产气荚膜梭菌 1、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G+粗大杆菌 椭圆形芽孢,位于中央或次极端 有荚膜,无鞭毛 培养特性 厌氧,繁殖快,8min繁殖一代 汹涌发酵 分解糖类产酸产气。 2、致病

文档评论(0)

docinpp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