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家伦理智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pdf
第18卷,第3期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Vo1.18 No.3
2009年7 月 JOURNAL OF BEIJING YOUTH POLITICS COLLEGE Jul.2009
东方道德研究
道家伦理智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崔景明
(合肥工业大学 人文经济学院,合肥 230009)
摘 要:道家伦理智慧对个人来说是进行创造性活动必须具有地思维训练。它也是民族
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道德经》一书中,“有”与“无”的理论和“无为”的原则,对丰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中国古典哲学;道家伦理
中图分类号 :K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02(2009)03-0048-04
Ethical wisdom of Taoism is the individual creative activity must be trained to think.
Abstract:
It is also the quality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spiritual realm. In Dao De Jing,have or no
theory and doing nothing principle, to the ri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lighten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Classical Chinese Philosophy,Taoist Ethics
Key words:
一、道家管理伦理智慧综述
智慧是最有魅力而又古老的人生追求。不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当社会文明还处在早期发展时,人
们就把智慧视为生命的一体,须臾不可脱离。悠悠中华,有诸多文化瑰宝,除广为人知的诗经、汉赋、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和儒家、之外,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蕴藏着人生伦理智慧。道家
伦理智慧对个人来说是进行创造性活动必须具有地思维训练。它也是民族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中国
历史与伦理精神道德水乳交融。古人立德、立言、立功为人生理想,史书尤以立德为先。道家伦理智
慧中蕴藏的精神力量,可益智增德,如沐春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达到真善美德境界。当今 21 世
纪,为实现科学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理应认真研究《老子》人生伦理智慧。
人生者,珍贵在生,然而只有“道生之,德蓄之”才能使得生而美,真而美,美而善。老子的《道
德经》就是让人们获得人生成功的宝典。宝典的力量在于生命力的浩然之气,历经磨难而不轻易言败,
虽久远而弥新。
《道德经》所开启的高起点,使得这条自然之“道”具有独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道德经》立足全局,
收稿日期:2009-05-02
作者简介:崔景明(1958- ),女,河南安阳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历史学。
48
视野宽阔;所蕴藏的厚重的思想内涵,使得中华民族崇尚自然,谦下贵柔,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
《道德经》所宣扬的天道、治道、人道以不同凡响的力量,促成中华民族精神的最终形成,并随着时代
的发展而呈现着与时俱进的特色。詹剑峰先生将老子的广义之“德”称之为“物之德”,亦即物的本性,
将老子的狭义之“德”称之为“人之德”,亦即人的本性,并将“物之德”与“人之德”高度概括为“道
之德”即道的本性。[1](P400)王弼之后,许多人在理解和使用“德”时往往就仅指这种狭义之“德”了,
即所谓“德”,就是指人们合“道”而行的品性。所以,陈鼓应先生讲 :“形而上的‘道’落实到人生
的层面上,其所显现的特性为人类所体验、所取法者,都可以说是‘德’的活动范围了”,即“落实到
人生层面的而作为我们生活准则的这一层次上的‘道’就是‘德’。(老子书上虽然仍称为‘道’,但其
意义与‘德’相同)” [2](P12)
《道德经》中“道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