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鼻的应用解剖生理.doc
鼻的应用解剖生理 鼻的应用解剖 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构成。 外鼻 外鼻位于面部中央,由骨和软骨构成。外鼻呈三棱锥体状,前棱最高部为鼻根,向下一次为鼻梁及鼻尖,鼻梁两侧为鼻背,鼻尖两侧为鼻翼。该三棱锥体的底部即鼻底,鼻底上有前鼻孔,两前鼻孔间是鼻小柱。鼻翼向外下与面颊交接处有一浅沟,即鼻唇沟上。(见图一) 鼻尖、鼻翼及鼻前庭皮肤富有皮脂腺、汗腺和毛囊,为鼻疥、痤疮、酒糟鼻的好发部位。外鼻的静脉主要经内毗静脉和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内毗静脉又可经眼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连通。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所以当挤压鼻或上唇疖肿时,有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外鼻的运动神经为面神经,感觉神经主要是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和第二支(上颌神经)的一些分支。 图一外鼻 鼻腔 鼻腔被鼻中隔分成左右两侧,每侧鼻腔又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1.鼻前庭 位于鼻腔前部,由皮肤覆盖,其特征是皮肤长有鼻毛,并富含皮脂腺和汗腺,故易患疖肿。由于缺乏皮下组织,皮肤与软骨膜紧密联合,一旦发生疖肿,疼痛剧烈。 2.固有鼻腔 简称鼻腔,前界为鼻内孔,后界为后鼻孔。鼻前庭皮肤与固有鼻腔黏膜移行处称鼻阈。鼻腔分为内、外侧和顶、底四壁。 (1)内侧壁:即鼻中隔主要由鼻中隔软骨和筛骨正中板构成。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内动脉血管丰富,密集成网,此处称为利特尔区,又称易出血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见图二) (2)外侧壁 主要由筛骨及上颌骨的内侧壁组成。从下向上有三个呈阶梯状排列的长条骨片,依次称为下、中、上鼻甲。各鼻甲的外下方均有一裂隙样空间,对应地依次称为下、中、上鼻道。(见图三) 图二鼻中隔动脉 图三鼻腔外侧壁 1)下鼻甲及下鼻道 下鼻甲是位置最靠前、最大的鼻甲,其前端接近鼻阈,后端距咽鼓管咽口1~1.5cm。下鼻甲肿胀或肥厚时可引起鼻塞,也可影响咽鼓管功能出现耳聋、耳鸣等耳部症状。下鼻道前上方有鼻泪管的开口。下鼻道外侧壁前端近下鼻甲附着处骨质最薄,是上颌窦最佳穿刺部位。 2)中鼻甲及中鼻道 中鼻甲属筛骨的一部分,为筛窦内侧壁的标志,附着于筛窦顶壁和筛骨水平板的连接处。中鼻道有两个隆起,前下者呈弧形峪状隆起,称钩突,其后上者称筛泡,属筛窦结构,内含1~4个气房。两个突起之间有一半月形裂隙,名半月裂孔,此孔向前下扩大和外上扩大呈漏斗状,名筛漏斗,额窦、前组筛窦及上颌窦均开口于此。中鼻甲、中鼻道及其附近的区域统称为窦口鼻道复合体,中鼻甲、钩突和筛泡亦是内镜筛窦手术的手术标志和进路。(见图四) 3)上鼻甲和上鼻道 上鼻甲是三个鼻甲中最小的一个,亦属筛骨结构,位于鼻腔外侧壁上后部位,前鼻镜检查一般窥不到上鼻甲。上鼻甲后端的后上方有蝶筛隐窝,是蝶窦开后所在。后组筛窦则开口于上鼻道。 (3)顶壁 呈弯隆状。前段倾斜上升,为鼻骨和额骨鼻突构成;后端倾斜向下,即蝶窦前壁;中段水平,即为分隔颅前窝的筛骨水平板,属颅前窝底的一部分,板上多孔(筛孔),故又名筛板,容嗅区黏膜的嗅丝通过抵达颅内,筛板菲薄而脆,较易因外伤或手术误伤导致脑脊液鼻漏或鼻源性颅内并发症。 (4)底壁 即硬腭的鼻腔面,与口腔相隔。前3/4由上颌骨腭突构成,后1/4由腭骨水平部构成。 (三)鼻窦 鼻窦是围绕鼻腔、位于某些颅骨内的含气空腔。一般左右成对,共4对。依其所在颅骨命名,分别为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依照窦口引流的位置和方向以及各个鼻窦的位置,将鼻窦分为前后两组: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分别开口于中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开口于上鼻道,后者开口位于蝶筛隐窝。 1.上颌窦 位于上颌骨内,为鼻窦中最大者。共有5壁:前壁即尖齿窝,较薄;后外壁与翼腭窝和颞下窝毗邻,近翼内肌,故上颌窦恶性肿瘤易破坏此壁,此肌受累可致张口受限;上壁构成眼眶底壁内侧部,故上颌窦疾病和眶内疾病可相互影响;底壁即牙槽突,常低于鼻腔底,与第二双尖牙和第一、二磨牙关系密切,故牙根感染有时可以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内侧壁即鼻腔外的鼻下部,中鼻道有窦口与此壁后上部相通,因窦口位置较高,不易引流,故易感染成上颌窦炎。眶下缘下方有一眶下孔,眶下神经及血管通过此孔。 2.筛窦 又称筛迷路,形似蜂窝状结构,介于鼻腔和眼眶之间,为四组鼻窦中解剖关系最复杂、自身变异最多、与毗邻器官联系最密切的解剖结构。筛窦气房视其发育程度不同而异,从4~17个到18~30个不等。筛窦被中鼻甲基板分为前组筛窦和后组筛窦,前组筛窦开口引流于中鼻道,后组筛窦开口引流于上鼻道。其外侧壁即眼眶内侧壁,菲薄如纸,称纸样板,因此,筛窦病变、外伤及手术可破坏此壁造成颅内并发症。 3.额窦 位于额骨鳞部之下和眶部之上。前壁为额骨外骨板,较坚厚,含骨髓,炎症或外伤可致骨髓炎。后壁较薄,毗邻枕骨斜坡,且有导静脉和骨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