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中小学不宜.doc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ISO9000,中小学不宜 ──陈玉琨教授3月26日在澳门中小学校长研修班的讲演(节选) 源于产品质量管理的ISO9000质量认证制度,近年来对我国教育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不少中小学已经或正在准备引进ISO9000质量认证的程序与方法。这一质量认证制度的基本思想对中小学管理是有重要启示意义的,但由于中小学教育有着区别于工商业的很多重要特点,理论分析与实践的调查都表明,中小学不宜直接引进工商业质量管理的ISO9000质量认证制度。 中小学引进ISO9000的问题 ISO是1947年2月23日成立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英语简称,ISO共有2856个技术机构,其中技术委员会(简称TC)185个,“质量保证技朮委员会”(后更名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朮委员会”)是其中的第176个技朮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的标准。“ISO9000”就是由这个委员会制定的一族标准的统称。根据ISO9000-1:1994的定义:ISO9000族是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的统称。 从实践来看,ISO9000在不少领域,甚至包括高等教育的不少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下述一些原因,直接将ISO9000运用于中小学有可能带来一定问题。 1.标准化与多样化。ISO宣称它的宗旨是“在世界上促进标准化及其相关活动的发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在智力、科学、技朮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ISO9000试图通过质量管理程序的标准化来检验与控制各类产品质量,从一些引进ISO9000质量保证模式的高等学校来看,在教学质量的管理中,他们都要求对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活动能作出标准化的解释,并要求对其成果给出具体的实证指标,对于一些定性的描述这一模式是不太重视的,就是反映了ISO9000的这一基本思想。 然而,教育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活动,个性与多样性是教育活动的生命所在。教育与教育质量管理需要标准,但不能也不应当标准化。在教育上,标准化的考试可以较好地反映学生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的水平,但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高层次智慧技能的发挥。同样,在较低的水平上,教育质量和教育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可以有效地提升学校教育的水平,但在较高的水平上,它又可能束缚学校的创新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影响学校的个性与学生发展的个性。 2.“用户至上”与“学生发展为本”。ISO9000质量保证模式深深地印上了“市场化”的烙印,其基本原则就是“用户利益至上”。在工商业界“用户利益至上”、满足用户需要是无可指摘的,然而在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的范围内,“用户”与“用户利益”却是十分模糊的概念。“用户”是学生、学生家长还是用人部门?并没有明确界定,在实践中也常被随心所欲地加以解释。 教育是满足学生和国家、民族长远发展需要的事业,它应当而且只能以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以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作为根本归宿,不恰当地强调“用户利益至上”很可能导致教育上的短视。很遗憾,在少数急于引进ISO9000的民办学校这种短视已经成为现实,因为家长是学费的支付者,因此家长的需要,尤其是对子女升学的需要就成了学校努力的最高目标。 3.承诺与持续改进。ISO9000以生产商对客户作出关于产品质量的承诺为基本方式,这是企业自我加压和取信于客户的基本途径,它在ISO9000中有重要意义。 然而中小学校除了承诺“坚决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依照国家教育法规与政策办学”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外,还能作出什么承诺?它能承诺学生一定掌握多少知识,还是能承诺学生思维一定达到什么水平?如果学生达不到承诺的标准,学校能够“包赔”、“包换”还是“包退”?显然,没有一所学校能达到这一要求。 对于现代的学校,注重持续改进比注重作出某种承诺更有现实意义。现代学校相信,在当前这样一个充满变动的时代,任何一个自以为能做成什么,满足于眼前利益的学校,落伍是必然的,为此必须通过需求分析、问题诊断、对策建议和改进行为,使“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一天比一天好”。“让我们做得更好”是现代学校的基本追求。学校质量管理的目的在于帮助学校做得更好,促进学校的不断完善。 4.文本与人本。在ISO9000的质量保证模式中,文本是一重要的手段,它通过对各种活动持续的记录与分析,来实现预定的管理目的。但“文本”不能代替“人本”,即以人为本位的管理。注重人的感情、重视人的潜力、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是现代教育能取得成功的基础。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教师不应当只是一个教书匠,不能只是年复一年地重复教材与教案,因而这

文档评论(0)

rfx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