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追赶时代 ——江西早期现代化的先驱者 一、近代江西的滞后 1、工业 第一,江西近代工业出现时间晚。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一些城市开始出现外国资本主义企业,19世纪60年代后,各省纷纷出现洋务派官僚举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中国又有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江西 1862年,出现第一个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美国花旗洋行码头、货栈。 1883年,出现第一个民族资主义企业:罗新昌机器厂(地点:南昌;资本额:15万元;业务:从事引擎、抽水机、碾米机的制造和修理)。 1898年,出现第一个官办近代企业:江西子弹厂(地点:南昌;资本额:412万元)同年,还有萍乡煤矿局(资本额:6919万元)。 第二,江西近代工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九江、南昌、萍乡、景德镇等地,而其它地区则极为稀少,自然经济很少触动。这种“北强南弱”的格局短期得不到改变,并对以后江西经济的发展布局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 第三,江西近代工业落后于全国同时期的工业发展水平和规模。 1895年,全国共有洋务派官僚兴办的近代军事工业21个,其中分布在华东各省的有14个,唯独夹在中间的江西一个也没有。 1895年,全国有机器开采的煤矿16个,金属矿23个,其中华东各省拥有煤矿7个,金属矿6个,而江西又是一个都没有。 据统计,江西在1918年以前的近200家企业中,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只有10家,占5% ;1万元以下的约20家,占10% ;1万元以下的约170家,占85%。企业资本少,说明其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第四,江西近代工业基本结构极不合理,主要是轻工业甚至是手工业,轻工业中又主要集中于陶瓷、纺织、樟脑、加工等行业。 “今日江西之所谓工业,手工业多,机械工业少,实质虽不足以言工业,然其形式确不失为工业也”。 2、教育 自唐至清,江西有书院 1071 所之多。江西古代书院不仅数量位居全国之首,而且其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也为时人所称赞,出现了很多全国闻名的书院,如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等。 然而步入近代,江西却没有跟上近代社会的发展步伐,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都远远落后于临近及沿海各省。新式学堂的开办相当滞后。 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始于洋务运动时期的京师同文馆(1862)、福州船政学堂(1866)及维新运动时期的时务学堂(1897)等。中国最早的教育改革正是从这些学堂开始。但是在近代史上的前60年,江西都未能孕育出新式学堂。 追溯江西的早期新式学堂大约要从江西武备学堂与江西大学堂说起。1901年,清政府下令将书院改为学堂,江西最早的新式学堂创于此时。 江西武备学堂(柯逢时,1902年) 江西大学堂(1901年,由豫章书院改成,是为南昌一中前身。 ) 截至1904年,其它新式学堂还有如:医学堂(高桥南)、乐群学堂,敬业学堂(大士院)、中西学堂、英文学墪、熊氏英文学堂(北湖平远山房),东文传习社(六眼井)、洪都中学堂(系马桩)、南昌小学堂、新建小学堂(旧西昌书院),经训书院(系马桩路西)、友教书院(棉花市)、洪都校士馆(府学西首)、葆灵女学院(德胜门外)等。 但是,此时期新建之学堂,面貌虽新,骨骼尚旧,如武备学堂所授新课,“兵法则江南陆师学堂之课程,使学生昧昧从事;德文则无知者,数日教一字母,开办数月,学生只学得十数字母,德文共有字母若干,师生皆不得悉。” 江西大学堂情况也类似,时人评价说:“虽名为新教育,而实在仍以旧骨董牢笼青年,全未脱科举习气”。 “科学全不讲,古董搬出来,一日三问答,怪哉真怪哉!” 总的看来,这类学堂事属初办,规制实效远逊于京、沪等地那些经年的新式学堂,无怪上海报载:江西学堂虽多,然而却“无一足观”。 二、李烈钧与江西的辛亥革命 (一)生平(1882-1946) 1、家世 李烈钧,江西武宁人坪原村人,父辈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回村务农。后从事茶叶运输,家境渐至小康。 2、求学 李烈钧年幼时曾因父亲与人争产,而情愿代父受罚,后被友人救出。但也因此以孝闻于乡里。也得到当时县令潘某的赏识。李烈钧少有勇力,曾拜师学艺,1902年江西武备学堂成立,李被选中,送入江西武备学堂。在武备学堂后不久,由于成绩优异,得赏识,被选中送日本深造。抵日后,进入振武学校(即日本士官学校预备科),后入士官学校。 3、参加革命 在士官学校期间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并在友人的介绍下加入同盟会,在校期间,曾参与组织“丈夫团”。 时军校生中,分南北两派,李隶属北派,即北洋系,颇得照顾。留日时期,李烈钧革命思想逐渐成熟。 4、学成回国 学成后,李回江西任职,任当时清军江西混成协第五十四标第一营管带(相当于营职),期间注重在军人中传播革命思想。后遭人污陷,虽为吴介璋所救,但仍负气出走,到云南任讲武堂教官。在云南期间,亦继续鼓吹革命,并与友人一起创办体育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