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高一历史诊断性试题1.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学年高一历史诊断性试题1.doc

2013学年高一历史诊断性试题1 全卷分试卷(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采用闭笔答形式。考试时间为分钟。全卷有小题,满分为100分,选择题0分,非选择题0分。 一、本大题有小题,每题2分,共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李雪山先生全面梳理了甲骨文中有关方国、封国名称,用青铜器铭文等材料与甲骨文对勘,以及卜辞同版或关联的记载推定方国、封国的具体地方;通过对甲骨文中所见的侯、伯、公、男、田、卫、亚、子、妇等诸称是否为爵称的缜密分析,判断封国应始于 .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时期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井田制 3.观察下图,从根本上反映了 A.完善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弥合君相矛盾 4.考诸历史,政府机构的演变是复杂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下列古代中国政府机构设置的时间先后排序中,正确的是 ①县 ②州 ③路 ④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6.下图反映的分别是19世纪英国和中国中央政府的重要机构,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A.做出决策的程序不同 B.组成人员的任期不同 C.反映的社会性质不同 D.行政方式不同 7.关于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所享有权力 ①明朝内阁有专门的衙署,可以指挥六部等行政机构 ②明朝内阁大学士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③清朝军机大臣承旨拟写,相当秘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9.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 10.据史载,西汉时期,政府在灾荒年减免家赀少者的田租,或假部分山林川泽苑囿给贫民,或假犁牛贷种食给贫民。如《汉书》载,绥和二年(前7年)诏:“其令水所伤县邑及他郡灾害什四以上,民赀不满十万,皆无出今年租赋。”西汉政府对灾民实施救济的根本原因是 A.实行对小农经济的扶持政策??????B.小农经济支撑着王朝的生存和发展 C.避免因流民问题而引发农民起义?? ? D.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C.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12.下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你认为下列分析符合历史的是 ①市数量不断增加 ②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③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 ④南方城市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唐代在两京及州县以上地方置“市”,设“市令”“丞”,到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镇市置“税务”来管理市场。上述变化反映出宋代政府 A.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 B.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C.摒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D.通过征税来直接监管市场 14.《史记·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认为 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B.秦汉重农抑商 C.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 D.农工皆本,经济民生 A.佛教思想 B.道教思想 C.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6.《明史·钱唐传》记载:“帝(明太祖)尝览《孟子》,……谓:‘非臣子所宜言。’议罢其配亨。卒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云。”导致明太祖“怒孟”的原因是 A.明太祖加强专制皇权,孟子宣讲民本 B.明太祖认为人性本恶,孟子主张性善 C.明太祖信用法家思想,孟子代表儒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