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DLT 790.41-2002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 第4部分: 数据通信协议 第1篇 通信系统参考模型.pdf
DL/T790.41一 2002
前 言
本标准根据国家经贸委电力司 《1999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制订计划项目表》 ([2000J22号文)
第27项制定。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1334-4-1:1996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 第4
部分:数据通信协议 第 1篇:通信系统参考模型》。
随着我国电网技术的发展,对配电自动化的要求已日益迫切。和传输配电自动化信息的其他通信方
式相比,配电线载波可以降低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便于管理,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通信方式。配电电压
不高,但电网结构复杂,信号传输衰减大。针对配电网信号传输特点,1995年起,国际电工委员会陆
续发布了IEC61334系列的国际标准或技术报告。
IEC61334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标准文件系列,目前包含以下5部分:
IEC61334-1第1部分:总则
IEC61334-3 第3部分:配电线载波信号传输要求
IEC61334-4第4部分:数据通信协议
IEC61334-5第5部分:低层协议集
IEC61334-6第6部分:A-XDR编码规则
每一部分包含若干篇。到制订本标准时止,有20余篇已发布、在制订或在计划中。
第4部分目前主要包含以下8篇,本部分描述的数据通信协议术仅适用于配电线载波,也可用于其
他通信介质。本标准采用的是其中第1篇。
IEC61334-4-1:1996 第1篇 通信系统的参考模型
IEC61334-4-32:1998 第32篇 数据链路层一逻辑链路控制
IEC61334-4-33:1998 第33篇 数据链路层一定向连接规约
IEC61334-4-41:19% 第41篇 应用规约一配电网报文规范
IEC61334-4-42:1996 第42篇 应用规约一应用层
IEC61334-4-61:1998 第61篇 网络层一无连接规约
IEC61334-4-511:1999 第511篇 系统管理一CIASE规约
IEC61334-4-512:1999 第512篇 采用61334-5-1文件的系统管理MIB
这些标准文件将逐步被等同采用为我国电力行业标准或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负责起草,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哈德威四方公司、
鲁能积成电子公司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石明、昊福保、刘佩娟、谭文恕、任雁铭、吴晓波。
DL/T790.41一 2002
IEC 前 言
1)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是一个由各国家电工委员会 (IE〔国家委员会)组成的国际性标准化组
织。IEC的目的是在与电气电子领域标准化有关问题上促进国际间合作。为了这个目的及其他工作,
IEC发布国际标准。标准编制工作委托技术委员会进行。任何对标准选题关注的国家委员会,以及与
IEC有联系的国际的、政府的和非政府的组织都可以参加编制工作。IEC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间,按
两组织协议规定的条件,实现着紧密合作。
2)IEC有关技术问题的正式决议或协议,尽可能接近地表达了对涉及问题的国际间协商一致的意
见,因为每个技术委员会都有关注的国家委员会代表参加。
3)这些决议或协议以国际标准、技术报告或指导文件的形式出版,作为建议供国际使用,并在此
意义上为各国家委员会接受。
4)为促进国际间的统一,各IEC国家委员会同意在最大可能范围内直接采用IEC国际标准作为他
们的国家或地区标准。IEC标准与相应国家或地区标准间任何不一致处,应在后者文字中明确指出。
5)IEC不设表示其认可的标志程序,也不对任何声称符合其标准的设备承担责任。
6)注意到本国际标准的某些部分可能属专利权对象,IEC:不承担辨别任何或所有这类专利权的责
任。
国际标准IEC613344-1由国际电工委员会57技术委员会一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一编制。
本标准的文本以下列文件为基础:
最终草案 投票报告
5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LT 688-1999 电力系统远方跳闸信号传输装置.pdf
- DLT 696-1999 软母线固定金具.pdf
- DLT 698-1999 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技术条件.pdf
- DLT 698.41-2010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4-1部分:通信协议-主站与电能信息采集终端通信 .pdf
- DLT 701-1999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术语.pdf
- DLT 703-1999 绝缘油中含气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pdf
- DLT 707-1999 HS系列环锤式碎煤机.pdf
- DLT 708-1999 MG型埋刮板给煤机.pdf
- DLT 711-1999 汽轮机调节控制系统试验导则.pdf
- DLT 716-2000 电站隔膜阀选用导则.pdf
- DLT 790.441-2004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 第4-41部分:数据通信协议 应用层协议-配电线报文规范.pdf
- DLT 790.461-2010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 第4-61部分:数据通信协议 网络层无连接协议 .pdf
- DLT 790.51-2002 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 第5部分: 低层协议集 第1篇 扩频型移频键控(S-FSK)协议.pdf
- DLT 795-2001 电力系统数字调度交换机.pdf
- DLT 797-2001 风力发电场检修规程.pdf
- DLT 798-2002 电力系统卫星通信运行管理规程.pdf
- DLT 799.1-2002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pdf
- DLT 799.2-2002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生产性粉尘监测.pdf
- DLT 799.4-2002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4部分:生产性毒物监测.pdf
- DLT 799.5-2002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5部分:高温作业监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