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DLT 547-1994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47-94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
1 总则
,门 光纤通信是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是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一种先进实用的通信手段。在电力
系统运用光纤通信具有其他通信方式不能比拟的一些优点。鉴于电力系统光纤电路日益增多,为了加强
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光纤通信的管理,更有效地为电网服务,特制定本规程。
1.2 本规程适用于直埋光缆、管道光缆(含利用缆沟、廊道敷设方式的光缆)、架空光缆(含同杆架挂、自
承式光缆)、架空地线复合光缆(OPGW)、架空地线缠绕光缆(GWWOP),架空地线加绑光缆等敷设方
式的光纤通信电路、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1.3 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在于采用专业技术管理手段,提高光纤通信的运行管理水平,保证运行设备和
电路传输性能符合技术标准,确保人身及设备安全,为电力调度、继电保护、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电网调
度自动化及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提供稳定可靠的信息传愉通道。
1.4 本规程是电力工业规程的一部分,各级电业部门均须遵照执行。
2 光纤通伯电路管理体制及职资分工
2.1 管理体制
2.1.1 光纤通信电路是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的组成部分,各级通信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局部服从整
体、下级服从上级、区段服从全程、支线服从干线的原则,努力做好本单位所辖电路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
作,确保电路畅通。
2.1.2 光纤通信电路实行部、网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局、地区局分级管理的原则。根据所辖范围内光
纤通信电路的实际情况,可分别设置光纤通信总站、光纤通信中心站、光纤通信枢纽站和光纤通信站。
2.1.3 在光纤通信电路较少的网局、省局、地区局,可暂不设光纤通信总站和中心站,但应指定有关部
门,并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予以管理。
2.2 职责划分
2.2门 国电通信中心负责部属光纤通信电路及部属北京地区光纤通信电路的管理指挥和运行维护。
2.2.2 光纤通信总站应负责全网、全省光纤通信电路的运行维护、管理指挥。
2.2.3 光纤通信中心站,除做好本站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还应指挥和协调所辖区域内光纤通信电路
及光纤通信枢纽站和光纤通信站的设备运行维护工作。
2.2.4 光纤通信枢纽站和光纤通信站是运行维护的重要基层单位,应负责本站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
2.3 运行维护分工
2.3.,凡属本单位管辖的光纤通信电路由本单位负责运行维护;凡跨区域的光纤通信电路,由相关单
位负责各自所辖区域内光纤电路的运行维护。
2.3.2 运行维护界面的划分原则:以进入站内第一光纤活接头为运行维护的分界面。
连接光纤配线架((FDF)或光缆线路终端接续盒的尾缆、光端机、数字复接设备、PCM基群设备均属
站内传输设备。
进人站内连接光纤配线架((FDF)或光缆线路终端接续盒的光缆属光纤传输线路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4一07-14批准 1994一1,一01实施
DL/T 547-94
2.3.3直埋光缆、管道光缆、架空光缆的传输部分由光纤线路专业人员负责。与架空送电线路同杆架挂
的光缆线路,如果发生故障,应及时向光纤通信部门汇报,并会同架空送电线路检修部门共同采取有效
措施处理。
2.3.4架空地线复合光缆(OPG W )、架空地线缠绕光缆(GWWOP),架空地线加绑光缆的传输线路部
分(包括耐张线夹、悬垂线夹、防震锤、调节板、捆绑金属丝等线路金具)、线路光缆接续箱等,由线路管辖
单位的高压线路检修部门负责。线路发生故障或事故、遭受雷击,高压线路检修部门应及时向光纤通信
主管部门提供有关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光纤通信人员应配合并负责光纤传输特性的测试。
由门型构架终端接续箱至光缆线路终端接续盒或光纤配线架(FDF)间的引人光缆由光纤线路专业
人员负责。
2.3.5站内传愉设备、有人值守中继站由光纤机务专业人员负责,无人值守中继站宜由光纤线路人员
负责运行维护。
2.3.6光纤通信设备的供电电源装置应有专人负责。
2.3.7与通信线路同杆架设的光缆,或同管道敷设的光缆,当公用部分(杆路、管道等)出现问题时,应
由线路本体主管部门统一协调指挥处理。
3 技术管理
3门 电路管理
3门门 光纤通信基建工程、改造工程、重点技术措施等光纤通信传愉系统项目均需经有关部门审核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LT 5197-2004 电力勘测设计企业计算机网络管理规定.pdf
- DLT 5198-2004 水电水利工程岩壁梁施工规程.pdf
- DLT 532-1993 无线电负荷控制单向终端 技术条件.pdf
- DLT 533-1993 无线电负荷控制双向终端技术条件.pdf
- DLT 533-2007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pdf
- DLT 5338-2006 水电水利工程喀斯特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pdf
- DLT 5347-2006 水电水利工程基础制图标准.pdf
- DLT 5367-2007 水电水利工程岩体应力测试规程.pdf
- DLT 537-2002 高压低压预装箱式变电站选用导则.pdf
- DLT 5382-2007 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补偿费用概(估)算编制规范.pdf
- DLT 572 2010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pdf
- DLT 573-2010 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pdf
- DLT 575.1-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1部分:术语及定义.pdf
- DLT 575.2-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2部分:视野与视区划分.pdf
- DLT 575.8-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8部分:工作站的布局和尺寸.pdf
- DLT 578-2008 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技术条件.pdf
- DLT 583-1995 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技术条件.pdf
- DLT 585-1995 电子式标准电能表技术条件.pdf
- DLT 586-1995 电力设备用户监造技术导则.pdf
- DLT 587-1996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