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6 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学术研讨会 舌像研究进展及舌诊在艾滋病辨证中的作用 程五中 谢世平 李素香 刘爱华 张淼 许前磊 河南中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 郑州 450003 基金项目:国家中管局项目课题(04-05JP37) 摘要:舌诊是中医特色诊法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历代医家和学者从 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丰富了舌诊的内容,根据研究的方法和所借助的手段归纳起来可分为三个阶 段:一、利用人的感官认知舌诊;二、借助各种科技手段探求舌的微观结构与疾病的相关性;三、 将计算机技术引入舌诊研究,从舌体的色、形,舌苔厚薄、颜色等各方面综合判断舌象与疾病的 相关性。上述研究推动了舌诊理论的发展和促进了舌诊的客观化进程。笔者认为应该利用计算机 技术和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针对艾滋病这一难治性疾病的特有阶段所具有的舌象和证候,进行 大样本的调查,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来分析其舌象特点和舌象变化规律,进而探讨舌象与证候以及 与疾病阶段的相关性,为中医药辨证治疗艾滋病提供客观依据,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舌诊的客观 化进展。 关键词:舌象、研究进展、艾滋病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有望、闻、问、切四诊,属于望诊一个重要方面的舌诊,是中医特色诊 法之一。舌诊是通过观察舌体,来了解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断方法。舌诊归纳起来它 的作用主要有:辨别病邪性质,辨析病机变化,辨察病位浅深,辨测病势进退,辨识邪正虚实, 为治疗立法用药提供依据。按其研究的方法可分为传统的研究方法和现代的研究方法(其标志为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通过对舌体的显微观察,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病理检测,计 算机图像识别以及动物实验等方法来探讨舌象与疾病内在联系即舌诊现代化、客观化的研究)[1]。 1.舌诊的传统方法研究 在《黄帝内经》就有关于望舌诊病的记载,如《素问·刺热》曰:“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 毛,恶风寒,舌上黄”。指出表邪入里,肺胃热盛,舌苔变黄的转化规律。汉代张仲景时期的舌诊 较《黄帝内经》时代有了较大发展。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关于舌诊论述的原文 共有30 条。其中以《伤寒论》的太阳篇、阳明篇的论述最多,内容涉及舌质、舌苔、舌味觉等方 面,并首次提出了“舌胎”之名。在《伤寒论》太阳病篇137 条:“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 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脯所小有潮热,……大陷胸汤主之”中把舌觉作为症状来描述;在 《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 之黄自去”和《伤寒论》阳明病篇221,230 条中都以舌诊来确立治则治法;在《伤寒论》太阳病 篇129 条:“脏结,舌白胎滑者,难治”中利用舌诊来推测疾病的预后。在《金匮要略》:“病人胸 满,唇痿舌青,……为有瘀血” 中以舌青作为瘀血的依据。据上可知,仲景在《黄帝内经》的基 础上结合自己丰富的临症经验,不仅在多个方面充实了舌诊的内容,而且在舌诊的理论上有了很 多创新发展,如其用舌诊来辨识病机,确立治法,判断预后等。更为可贵的是他使舌诊理论与临 床治疗紧密结合,为后世温病学派察舌辨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隋唐时期,舌诊继续发展。其代表有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出了辨舌以察诸病之源的 2006 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学术研讨会 观点;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专立“舌论”一章,提出舌象变化属“病在脏腑”的理论。 宋金元时期,随着学术争鸣的空前活跃,舌诊从理论到实践有了巨大发展。具体表现在:一 是宋代诸肱的《类证活人书》、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等著作是对《伤寒论》舌 诊的整理研究和发挥。二是舌诊在临床各科的广泛运用。其杰出代表有金元四大家,他们对中医 舌诊的理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三是这个时期诞生了我国第一部研究舌诊的专著《敖氏 伤寒金镜录》。该书提出了“专以舌色视病”的观点,同时也体现了辨舌用药的特点。 明清时期,特别是随着温病学萌芽、发展并趋向成熟,在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 等著名温病学大家的推动下,舌诊理论和实践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吴又可开创了温病察舌辨治的 先河。他在《温疫论》中指出:“温疫发热一二日,舌上白胎如积粉,早服达原饮一剂,午前舌变 黄色,随现胸膈满痛,大渴烦燥,此伏邪即溃,邪毒传胃也,达原饮加大黄下之。烦渴少减,热 去六七,午后复加烦燥发热,通舌变黑生刺,鼻如烟煤,此邪毒最重,复瘀到胃,急投大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