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丙烷在钒一磷一氧催化剂上选择氧化制丙烯酸的研究
刘广舜 宁英男 江涛
(大庆石油学院,安达151400)
张永兴 姜国骅 刘 燕
(大庆油田化工总厂) (大庆采油一厂)
丙烯酸及其酯类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产品。丙烯酸在油田驱油剂生产中可作为共聚组分,与
丙烯酰胺共聚成性能更优良的聚丙烯酰胺。目前国内外工业上主要用丙烯氧化法生产丙烯酸,包括
两步反应:第一步,丙烯催化氧化生成丙烯醛;第二步,丙烯醛进一步氧化生成丙烯酸。但原料丙烯
的供应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丙烷是油田气、天然气、炼厂气中的一个主要组分,探索丙烷生产丙
烯酸的新方法,对于合理利用油气资源,扩大“三采”驱油剂的生产具有深远意义。
丙烷选择氧化生成丙烯酸受诸组分活泼次序制约,活性排在丙烷前面的副产物易进行深度氧
化,生成CO,,因此丙烷选择氧化合成丙烯酸产率很难达到较高水平。文献报道丙烷直接催化氧化
制丙烯酸的微反收率是10.1%[1”1。本文自制V—P一0催化剂,并在微型和小型试验装置上优化反
应条件,丙烯收率达14%~15%。
1试验部分
1.1催化剂的制备
按所制催化剂要求的P/V比及总量,称取五氧化二钒及磷酸(85%正磷酸)。将五氧化二钒移
人烧瓶,加需要量的苯甲醇和异丁醇,加热搅拌回流4~5h,将五氧化二钒还原,得黑色悬浮液。冷
却后,加入称量好的磷酸和适量异丁醇,加热回流2h,得蓝绿色悬浮液,将悬浮液在坩锅中蒸发除
去溶剂.得灰绿色或蓝色糊状物,在120℃干燥6h成固体,将固体破碎成细粉,加适量水和乳酸捏
合均匀挤条,在120℃干燥6h,再移至马弗炉在200‘C下干燥6h,切成颗粒,在200mL/min空气
流下,于300℃和400‘C时分别焙烧6h。最后将催化剂装入反应器,通入烃、氧及水混合气,在400
‘C活化10h,得成品催化剂。当需添加助剂元素时,可在加入磷酸回流后,加一定量的助剂元素化
合物及适量异丁醇,搅拌回流2h,再进行后续操作。
1.2催化剂表征
nm的孔
本文催化剂不加助剂元素,P/V比为1.10。催化剂比表面积15.490m2/g,孔半径1
体积0.06769
mL/g,晶相结构为(v02)P207。
1.3 试验装置及分析仪器
试验装置为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装置,微型及小型反应器内装填催化剂量分别为10mL及
150mL。反应产物丙烯酸及乙酸等有机物用水吸收,吸收液用北京分析仪器厂sq一206气相色谱仪
析,十六烷及5A分子筛分离,热导检定。
1.4丙烯酸产率优化试验
在系列初步试验基础上,选用P/V比为1.10的催化剂,用L。(3‘)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四因
子是反应温度、氧烷比、停留时间、水蒸气量。得到各因子的重要性依次为水蒸气量反应温度氧
·838·
烷比停留时问.其中水蒸气量、反应温度和氧烷比的作用高度显著,停留时间的作用是不显著的。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丙烷转化率为30%~40%。丙烯酸的选择性为48%~31%,丙烯酸产率为
14%~15%。微试及小试反应条件及试验结果见表1。
表1丙烯酸收率优化试验结果及比较。
①AA为丙烯酸}AcOH为乙酸’Acl为丙烯醛’Ach为乙醛{co,为(cO+c02)·
2 讨论
(1)钒具有氧化活性中心,适量的v”和v”有利于产物生成,加入适量磷,是用于调节钒的
价态大小和数量。研究表明在P/v一1.10时,丙烯酸产率有一极值。这表明P/V1.10时,磷确实
起到稀释调节活性中心的作用,减少了深度氧化,产率上升。当P/V1.10时,磷使氧化活性中心
减少,造成丙烯转化率下降较多,丙烯酸产率下降。因此,P/V比是决定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最
敏感因素。
(2)该类催化剂要求在高O。/c3比、较高水蒸气量(即低丙烷进料浓度(2%))下操作。即使
如此,丙烷转化率、丙烯酸选择性均未超过50%,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有待提高。在催化剂改性、
添加载体如SiO。及助剂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iO〈,2〉单晶在干摩擦条件下摩擦磨损机理SEM研究.pdf
- 变质岩中金红石晶体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研究.pdf
- NC-98无甲醛免烫整理剂和织物变及色牢度的研究.pdf
- 44.中国人群中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突变类型与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相关性的研究.pdf
- DMFC电催化剂作用机理地研究.pdf
- CuClZSM-5上C-%2c3-H-%2c6-催化还原NO反应性能和活性物种研究.pdf
- 23%满穗胶悬剂对小麦纹枯病防治效果探究.pdf
- LA-MC-ICP-MS独居石U-Pb同位素测年探究.pdf
- MgO上(CO%2bNO)共吸附量子化学研究.pdf
- LaCl-%2c3-·7H-%2c2-O晶体热分解地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