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中国画中的托物言志 ---准确辨别、理解托物手法是欣赏古代绘画的一条途径 九江同文中学 李红梅 问题:什么是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的提出最早始于《尚书》,魏晋时期被正式确定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手法之一。“托物”与“缘情”有所不同,前者主为言志,后者主为言情;“托物”与“拟人”在形式上也有所不同,前者为以人喻物,后者为以物喻人。 托物的手法自两晋开始被运用到绘画创作之中,但由于后来绘画内容和形式上的分野和多元化,故使托物普泛化,致使“言志”和“像情”混为一说,亦使“托物”和“拟人”世俗化。但是,古代文人画创作中,“托物”始终立足于儒、释、道文化融合的基础上,恪守魏晋时期形成的“超然”、“空灵”的审美特质,使“托物”这一手法所物化的艺术形式和内容具有宗教的和美学的意义。 能否举例说明托物言志的手法? 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浙江诸暨 枫桥 陈家村人。明末富有革新精神和独创风格的画家。祖上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陈洪乐幼年早慧,诗文书法俱佳,曾随蓝瑛学画花鸟。成年后到绍兴蕺山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深受其人品学识影响。崇祯三年(1630)应会试未中。崇祯十二年(1639)到北京宦游,与周亮工过从甚密。后以捐赀入国子监,召为舍人,奉命临摹历代帝王像,因而得观内府所藏古今名画,技艺益精,名扬京华,与崔子忠齐名,世称“南陈北崔”。明朝覆没后,清兵人浙东,陈洪乐避难绍兴云门寺,削发为僧,一年后还俗。晚年学佛参禅,在绍兴、杭州等地鬻画为业。陈洪乐生性怪僻,愤世妒俗,身历忧患之时,所交师友多为正义之士。著有《宝纶堂集》。 陈洪乐一生秉性孤傲倔强,吞恨而终。他是一位擅长人物、精工花鸟、兼能山水的绘画大师,与北方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当代国际学者推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著有《宝纶堂集》、《避乱草》等作品集。 陈洪绶《访庄》的托物手法 明代陈洪绶的绘画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奇葩,风格独特,构思清隽、娴而古拙,耐人寻味。《访庄》堪称其代表作。 幅式:横长方小品。纸本。 画法:中性墨色工笔勾线人物,巾、领、袖、带染墨;淡墨侧锋意笔法画地;淡墨干笔中、侧锋写意溪流,连勾带皴。 陈洪绶《访庄》的托物手法 形式:兼工带写(水墨)。 陈洪绶《访庄》的托物手法 分析:《访庄》乃寻访庄周之谓,鉴于画面人物视线聚于地面之一处,可知《访庄》乃寻访庄周《逍遥游》足跡之谓。由此可知,此画有寻访庄周之跡以显图南之志。 画中人物在干什么?作者意图为何? 布局: 画面中下一人作席地侧身俯视状,对面一人立身相向欠身亦作俯视状,二人视线似聚于地面同一处;二人身旁作意笔溪流,身下作简笔平地。 “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 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他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 清逸的韵度。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人物画多描写古今仕女生活和历史故事。 唐寅《牡丹仕女图》的托物手法 唐寅《牡丹仕女图》的托物手法 幅式:125.9×57.8cm。纸本 布局: 画面仕女左手擎牡丹花右手执纨扇,侧身向右,作行进状。画面右上书题画诗。 明代唐寅的《牡丹仕女图》很有名,被载入《中国绘画史》,可作为唐寅仕女人物画的代表作(见图)。 唐寅《牡丹仕女图》的托物手法 从画面形象上看,仕女是主体,牡丹花是从。仕女手擎被摘下的牡丹,是以花自喻,更有及时赏玩之意。题画诗也表明了这一意思:“牡丹庭院又春深,一寸光阴万两全。拂曙起来人不解,只缘难放惜花心。”表面上看,此诗似从仕女口中出,是仕女托物言情,实质上却是作者借仕女擎花以言情。由此可知,此画手法为托物。 分析: 牡丹庭院又春深,一寸光阴万两全。 拂曙起来人不解,只缘难放惜花心。 石涛、蒋骥《洪陔华画像》的托物手法 以画面主要的篇幅和笔墨表现了山水,是否这就是一幅山水画? 画中有哪些形式强调了人物为主山水为衬的特殊构成? 《洪陔华画像》是石涛和蒋骥合作的作品(见图),蒋骥画洪陔华形像,石涛补山、石、云、泉、松。 石涛、蒋骥《洪陔华画像》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