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研究.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研究.doc

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整理研究刍议 许敬宗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编成的《文馆词林》一千卷,选录了许多先秦至唐初的诗文。此书在我国失传以久,但日本尚有残卷流传。最近二百多年来,中外学者对《文馆词林》残卷进行搜集、整理的成果,见于林述斋《佚存丛书》(1880)、伍崇曜《粤雅堂丛书》(1853)、杨守敬《古逸丛书》(1884)、张均衡《适园丛书》(1916)、董康影印的弘仁本《文馆词林》(1927)及日本古典研究会出版的《影弘仁本〈文馆词林〉》(1969)。 后出转精,《影弘仁本〈文馆词林〉》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最佳文本,此本是根据一千多年前的古写本整理影印的,据说其中一部分为唐时中土书手抄于武后垂拱之前,一部分为日本嵯峨天皇校书殿补抄于弘仁十四年(823),全书三十卷,共有诗文四百三十馀篇。本文标题所谓“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残卷”,就指这个本子,下文为省略篇幅,简称为《词林》。 关于《词林》的整理研究,最基本的工作至少有这样五个方面。一,研究无头残篇的篇题、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词林》第347卷及455卷各有一篇无题残文,还有连卷次也不清楚的残文三篇。从文化史、文学史、文献学、语言学等角度探索其篇题、作者及作品的时代,是《词林》研究者无可回避的基础工作。二,研究可疑的篇名。《词林》中存在文不对题的现象,如果跟其他文献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词林》的篇题偶有舛误。无论篇题的舛误是出于编撰者之手还是来自抄写者之笔,都应当更正,这是也是研究《词林》的基础工作。三,校订讹脱衍倒的文字。据我们初步调查,《词林》的文字讹误很多,有的显而易见,有的隐藏很深。要校订误文,就必须寻求本证、旁证,这方面的工作量很大。四,研究避讳字、俗字等等。带有唐代的文化烙印的避讳字、俗字在《词林》中随处可见,韵文的用韵也富有时代特色,这方面的内容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既是研读的障碍,又是值得探讨的古文化课题。五,断句并施加适当的标点符号。由于古今语言文化的演变,今天给《词林》断句并施加适当的标点符号不可能没有任何困难。从今人的整理的《词林》已经出现不少问题来看,这方面还有不少事情要做。 今人整理的《词林》,有中华书局2001年出版出的《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校证》(罗国威整理,以下简称《校证》)。此书名为“校证”,并不是对《词林》中的讹误作校勘、考证。整理者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为《词林》断句并施加标点符号;二是将《词林》各篇跟其他文献所载的有关内容作一些核对;三是对篇题作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探索。由于《校证》本身涌现出一批《词林》古写本中不曾有的文字讹误,加之《校证》又是研读者容易获得的新书,所以本文以这本新书中的可商之处为切入点,就《词林》的整理研究谈几点意见。 关于篇题的研究 在网络化时代从事篇题的研究,只要思路对头,只要认真调查研究,就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揭开一些长期无法破译之谜。空说无凭,请看实例: 《词林》第347卷《颂十七·武部上》有一篇无头韵文位于东晋曹毗《伐蜀颂》之前,读者不难推知这篇颂文的作者绝不会晚于东晋。可是,要进一步研究它的具体篇题是什么,作者是谁,就不那么简单了。 于是《校证》说:“此篇篇题作者及前半部分已佚,又不见载于其他文献,故无从考稽。”鉴于清代学者严可均编撰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在辑佚方面成绩显著,《校证》又说:“严辑《全文》无收”。在这里,《校证》的作者在没有认真调查“其他文献”的情况下,既断言此篇篇题作者“无从考稽”,又断言“严辑《全文》无收”,等于关闭了进一步研究的大门。其实,任何难题的研究之门都是永远敞开的,只要研究者从文化史、文献学、语言文字学等视角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探索,不可能一无所获。当然,这种探索必须做两件事:第一,细读文本,寻求内证。具体说来,就是根据残文的内容和表达形式探索其时代特征,找出若干能反映历史事件的词语和富有时代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第二,广泛调查,寻求外证。具体说来,就是从东晋及东晋以前的其他文献中寻求上述词语和表达方式。第一件事不需要旷日持久,如果让清代那些饱学之士来做,恐怕用不着一两天就完成了。第二件事则完全相反。在古籍的电子文本出现以前,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三、五年内把所有东晋及东晋以前的其他文献全都调查一通。然而现在不同了,我们如果想了解四库全书中有没有某个语词,通过电子文本只需三、五秒钟就可以检索完毕。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条件,我们在短时间内对上述残篇中“勒功燕然”、“人事协兮皇恩得”等语句作了调查研究之后,发现残篇的作者是后汉时代的崔駰,篇题可定为《北征颂》或《窦将军北征颂》。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严可均《全后汉文》已从《太平御览》中辑录了崔駰《北征颂》的“人事协兮皇恩得”等语句。由此可见,今日的学术研究要想攻坚突固,多所发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