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0 古诗五首.doc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了解诗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3、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野情操。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范读带: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的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二、解题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打出课件,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5)指导背诵。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
????“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2.课文研讨。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2)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
????明确: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3.欣赏品味。
??(1)名句品味。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古文系统复习资料五.doc
- 2015年河北公务员面试练习题及答案.doc
- 2015年湖北高考作文提分五大技巧.doc
- 2015年甘肃省公务员考试大纲详解.doc
- 2015年网络媒体资源2880361159.xls
- 2015年羊宝宝起名大全.doc
- 2015年语文《海燕》课时作业5.doc
- 2015年辽宁幼儿教师面试说课指导之说活动教材.doc
- 2015年辽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说课稿《守株待兔》.doc
- 2015年辽宁省公务员面试真题考点预测(超具价值).doc
- 2024-2025年全国职工(职业病防治及预防)应知应会知识考试题与答案.pdf
- 2024-2025年人教版一年级(上)期中试卷:数学(一).pdf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单词默写册.pdf
- 2024年海南省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 2024-2025学年仁爱科普版七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测试卷(含答案).pdf
- 期中押题卷(1-4单元)(原卷版)-2024-2025学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专项练习(人教版).pdf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各单元重点短语句型.pdf
- 2024年物业公司财务管理制度.pdf
- 202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库2300题及答案.pdf
- 2024年计件员工激励方案(35篇).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