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8年新课标历史会考知识条目解析.doc
2008年新课标历史会考知识条目解析
整理:方潜龙
第一册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一方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受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2)宗法制的基本内容:A、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B、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C、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如商朝的占卜)。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如宗法制)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如西周分封制)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秦的统一:(1)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世纪后期)
(2)顺序:韩、赵、燕、魏、楚、齐
(3)意义:结束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割据混战局面,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1)郡县制:
A、由来:春秋战国最早实行,秦朝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B、设置:郡——县——乡,郡是直属于中央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设郡守、郡尉、监御史,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地方行政机构称“道”。
C、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D、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皇帝制度的建立:秦始皇创立。特点:皇权至高无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A目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具地方监察职能。B时间:汉武帝时
2、唐朝三省六部制:(1)三省的名称、职责、运作顺序:中书省(负责草拟文件)——门下省(负责审批文件)——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2)六部的名称与职责:礼部(主管礼仪)、吏部(主管官吏)、户部(主管户口)、工部(主管工程)、兵部(主管军事)、刑部(主管刑法)
3、元朝的行省制度
(1)设置:中央机构:中书省(掌管民政要务)、枢密院(掌管军政要务)
地方机构:行中书省(全国有10个,是最高地方行政机构)、腹里、宣政院(管辖四川、青海、西藏)
(2)意义: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
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4、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明成祖朱棣设立,目的是为了强化皇权。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助理机构,内阁无实权,是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2、清朝的军机处:
(1)目的:清朝雍正皇帝,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由军机房发展而来。
(2)职权: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乘秉皇帝旨
意办事,非决策机构。
(3)特点:简、速、密
(4)作用: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3、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性①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民族融合
④有利于人民创造灿烂文明。
(2)消极性①皇权专制极易造成暴政、腐败现象,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②思想上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 ③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鸦片战争的背景:(1)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急需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2)中国面积大、人口多;(3)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
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1840——1842鸦片战争;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1885中法战争;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地 位 近代中国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最严重的
不平等条约 标志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内
容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无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白银2亿两 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 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纬度由低到高排列,都在东南沿海一带,其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