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县后坂风景地质成因初探.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仙游县后坂风景地质成因初探.doc

仙游县后坂风景地质成因初探 傅文山 后坂风景区位于仙游县榜头镇后坂村,离镇中心约2公里。景区内的后坂寺(又名圆通岩),海拔约100米,背靠的高平山海拔169米,它是塔山(857米)的一条支脉,由西北向东南延伸。景区面向的东乡平原,是仙游县最大的一块小平原,这为进出景区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 景区的范围不大,然而,在长期地质历史时期中,逐渐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如上观音石、下观音石、南石坡场、西石坡场、桃源洞、即九鲤石、圆石洞、卧仙石、乌龟石、鲸鱼石和石鼓群等地质现象和地貌景观。这些景观以奇石异洞为主,曾吸引了县内外的众多游客。为了弄清这些景点的地质成因,笔者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参阅了有关资料后,作出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上观音石和下观音石 上观音石位于高平山西部山坡上,系由三块岩石垒成,岩石的三角形底座边长分别为6米、5米和5米,高约10米。三块垒石的厚度不一,自下而上厚度分别为4米、3.5米和2.5米。下观音石位于高平山西南部,底座也成三角形,边长分别为8.1米、6.5米和2.6米,高8.7米,系由两块岩石组成,底座厚度为5米,上部岩石厚3.7米。因这两处景观石的外观极似观音菩萨,故名。 两处景点的地质成因也较为相似。总的来说,这两处岩石均为燕山晚期第三次侵入形成的钾长花岗岩,岩石的成份以钾长石、石英、云母为主,钾长石占大部分。岩面上布满晶洞,岩石质地硬且脆。该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因不均匀的收缩而形成了许多区域性的节理,如北北东向、东西向及水平方向的节理。同时,又在长期地质历史时期中,受到新华夏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一组剪切节理(它们分别是北东40°—45°及北东300°—315°构造节理线),这一组节理线与东西向节理一道把岩石切割成三棱柱形,从而形成了垒石景点的基本骨架。再在长期地质年代的外力作用下,由于不均匀的风化、剥蚀、侵蚀及搬运作用下,质地较硬的部分保留下来,质地较松的部分搬离了原地,从而形成了独立于坡地上的垒石——观音石。两个景点的岩石结构不同的是,上观音岩的水平节理比较发育,从而使大块岩体一分为三,并垒成三叠形态的上观音岩。而下观音岩中的上下两块岩石节理则属于非构造节理,其节理形状为不规则的圆弧形,它的形成则与岩石热胀冷缩等风化作用有关。 南石坡场与西石坡场 该景区中较典型的山地石坡场分为两处:一处在后坂寺南面,为南石坡场,另一处在寺门西侧,为西石坡场。南石坡场为一宽广平坦的基岩出露的山坡状场地,形如四边形,边长为28米及26米。因其倾角较小,仅为15°左右,像一块平坦且略有傾斜的晒谷场,故名为石坡场。西石坡场稍大些,长45米,宽35米,石坡场的下半部倾角较大,约为25°,上半部倾角较小,约18°左右,上下部连成一片,蔚为壮观。 40°走向,倾向东南,这样,春夏季节,东南海面上刮来的暖湿气流沿着山地东南坡抬升时,容易形成降水,平整匀称的石坡地在充沛水流的不断冲刷下,风化物不断被带离原地,使这里留下了裸露的基岩表面,即为石坡场。 290°、北东310°及北东348°,这样,在石英岩脉经过的地方,岩石中的矿物结构较为松散,极易受水流侵蚀,因此,在石坡场中部沿着石英岩脉的发育方向上形成一条长4米、宽1.4米、高1米的侵蚀性石坑,而且,越往西北,流水溯源侵蚀得越历害,因而,石坑也越大越深。 18米、高6米,上面有摩崖石刻“忍”字,该石壁的形成主要在北东30°构造节理的作用下,岩石沿北东向分解,加以外力作用的配合,使节理线南面的岩块崩落后迁移而离开原地,从而形成陡峭的石壁景观。 圆通岩洞室位于后坂寺的中殿,它与寺门建筑融为一体,是寺庙建筑的主体部分。其洞室乃是由俩块巨大的圆石分别嵌在前后几个大石坎上而形成一大一小两室相通的自然洞景观。其中,大洞室位于“桃源洞”室的东侧,由三块岩石相叠而成,刻有“即九鲤”的大洞室左侧岩石是基岩的一部分,右侧为一石坎,“即九鲤”石与另一石坎上嵌架着“一片瓦”,从而构成了大洞室这一景点。这里为祀奉何氏九仙的厅堂,堂前大圆巨石为厅堂的顶板,前壁顶上有“圆通岩”题刻,厅堂西侧的石壁上书为“梦觉”两字,洞内为祈梦场所,里边铺有草席供人祈梦之用。 小洞室位于大洞室西边,洞室右侧上刻有“桃源洞”三字的大圆巨石,高约5米、宽4米左右,是一条垂直节理发育而成。上面为室盖顶的大圆石长约7米、宽3米和高4米,倾角约为50°,作为自然的嵌式屋盖,形成又一处独特的“一片瓦”景点。 104°、北东54°及东西向节理的作用下,基岩被分割成块状;又在不均匀的风化、剥蚀和侵蚀作用下,基岩之间有些较为松散的部分被搬运并带到别处,从而形成了“桃源洞”和“即九鲤”石旁的较大空间。再加上当地雨水充沛,坡地高处上的巨大滚石被流水冲到坡下,即搬运到此地,并嵌叠在诸石坎之上,即成了“一片瓦”的盖顶,从而形成自然洞的景观。 圆石洞位于寺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