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联网概论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2.1 物联网的基本组成
物联网是一个层次化的网络。物联网大致有3层,从下到上依次可以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在各层之间,信息不是单向传递的,也有交互或控制。在所传递的信息中,主要是物的信息,包括物的识别码、物的静态信息、物的动态信息等。物联网3个层次涉及的关键技术非常多,是典型的跨学科技术。
;2.1 物联网的基本组成
;2.1 物联网的基本组成
感知层利用最多的是RFID、传感器、摄像头和GPS等技术,感知层的目标是利用上述诸多技术形成对客观世界的全面感知。网络层是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用于整合和运行整个物联网。应用层形成了物联网的“社会分工”,这类似于人类社会的分工,每行每业都需要进行各自的物联网建设,以不同的应用目的完成各自“分工”的物联网。
;2.2 感知层
2.2.1 感知层功能
2.2.2 物品标识与数据采集
2.2.3 自组织网络
2.2.4 信息短距离传输
;2.2.1 感知层功能
1. 信息获取。首先,信息获取与物品的标识符相关。其次,信息获取与数据采集技术相关,数据采集技术主要有自动识别技术和传感技术。
2. 信息短距离传输。信息短距离传输是指收集终端装置采集的信息,并负责将信息在终端装置和网关之间双向传送。
;2.2.2 物品标识与数据采集
1. 标识符 物联网中的标识符应该能够反映每个单独个体的特征、历史、分类和归属等信息,应该具有唯一性、一致性和长期性,不会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不会随连接网络的改变而改变。现在许多领域已经开始给物体分配唯一的标识符,例如,EPC系统已经开始给全球物品分配唯一的标识符。
;2.2.2 物品标识与数据采集
2. 数据采集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活动或者事件都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数据。数据采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自动识别技术进行物体信息的数据采集,一种是利用传感器技术进行物体信息的数据采集。
;2.2.2 物品标识与数据采集
2. 数据采集 自动识别技术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信息与数据采集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就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一种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包括条码技术、磁卡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声音识别及视觉识别等。
;2.2.2 物品标识与数据采集
各种自动识别技术
;2.2.2 物品标识与数据采集
2. 数据采集 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传感器是获取自然和生产领域准确可靠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手段。传感器是一种物理装置或生物器官,能够探测、感受外界的信号、物理条件(如光、热、湿度)或化学组成(如烟雾),并将探知的信息传递给其他装置或器官。
;2.2.3 自组织网络
1. 移动自组织网络 移动自组织网络是一种自治、多跳网络,整个网络没有固定的基础设施,能够在不能利用或者不便利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如基站、无线接入点)的情况下,提供终端之间的相互通信。移动自组织网络是一种临时性的多跳自治系统,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不需要直接连接,而是能够通过中继的方式,在两个距离很远而无法直接通信的节点之间传送信息。
;2.2.3 自组织网络
移动自组织网络
;2.2.3 自组织网络
2.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就是一种自组织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由随机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的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带来信息感知的一场变革。
;2.2.3 自组织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
;2.2.4 信息短距离传输
感知层通过自动识别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获取的信息,需要进行短距离传输,以使信息采集点的装置协同工作,或使已采集的信息传递到网关设备。信息短距离传输有多种方式,包括ZigBee技术、蓝牙(Bluetooth)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IrDA(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技术、NFC(Near Field Co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物联网概论 教学课件 作者 韩毅刚 2 物联网概论第9章 互联网.ppt
- 物联网概论 教学课件 作者 韩毅刚 2 物联网概论第11章 物联网的管理和安全.ppt
- 物联网概论 教学课件 作者 韩毅刚 3 物联网概论第13章 物联网标准及发展.ppt
- 物联网概论 教学课件 作者 黄玉兰 物联网概论 第1章 绪论.pptx
- 物联网概论 教学课件 作者 黄玉兰 物联网概论 第3章 全球物品编码.pptx
- 物联网概论 教学课件 作者 黄玉兰 物联网概论 第4章 射频识别系统.pptx
- 物联网概论 教学课件 作者 黄玉兰 物联网概论 第5章 传感器与无线传感网.pptx
- 物联网概论 教学课件 作者 黄玉兰 物联网概论 第6章 物联网通信.pptx
- 物联网概论 教学课件 作者 黄玉兰 物联网概论 第7章 物联网网络服务.pptx
- 物联网概论 教学课件 作者 黄玉兰 物联网概论 第8章 物联网中间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