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考古学报202015年2期.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耜形端刃器的起源、定名和用途 王 永 波 (山东省文物事业管理局,济南,250011) 目 次 一 、 耜形端刃器的起源与传播 四、耜形端刃器的用途及其嬗变 二、圭璋形制及其源流 五、耜形端刃器的演化 三、玉瑞的种类及其形制 六、结语 起源、定名和用途问题是耜形端刃器研究的核心,为学界争论的焦点。通过对出土遗物进 行有效的定名工作,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出土品的性质和用途。在 《耜形端刃器的分类与 年代》(以下简称 《分类》)一文中,笔者对耜形端刃器的出土和传世情况进行了整理,并就其 分类编年问题作了详细讨论。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就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研究。 一 、 耜形端刃器的起源与传播 从形态结构上看,此类玉器应该是一源的,否则将无法解释这种玉器在总体造型、首部形 态上所表现的高度一致性,以及其在器阑形态演化上所表现的承袭关系。或以三星堆遗址出土 的同类器首部形态差别较大,而认为此类玉器应分别导源于耒耜和玉戈,但是三星堆出土和传 世品中的窄首类,即“戈形”端刃器绝大部分属于持续期和衰变期的作品,最早的也是中期阶段 的作品,而讨论起源问题则需以早期的标本作为基本依据。 对耜形端刃器的起源,学界的看法大致可分两类。其一为农具说,林巳奈夫先生称之为骨 铲形玉器,以其与新石器时代的骨铲有关。戴应新先生对上述观点作了进一步阐发,认为此类 玉器 “是仿耒耜的形状而作的瑞玉”2【]。邓淑苹先生也持类似的看法 ,同时认为此类玉器刃端 一 高一低的双锋和体侧不对称的内弧曲线就是耒耜形态的具体模仿 ]。其二为兵器说,夏鼐先 生视其为可以按柄的刀形端刃器 ]。王克林先生根据三星堆K1:235附5、K1:146等窄首类 耜形端刃器的形状,推测此类玉器当是源于新石器时代渔猎所用的石矛和投枪,并与“干兵”有 某种联系6【]。刘敦愿先生则认为这种玉器有内、穿、阑,与青铜兵器中的斧、钺、戚、戈类兵器相 一 125 — 维普资讯 考古学报2002年第2期 似,可能是受青铜兵器的影响_7]。 众所周知,对物种的起源,包括生物物种起源的探讨,外形和结构的近似往往起着首要的、 决定性的作用,对玉石制品来说,外部形态几乎是唯一的标志。史前时期主要的锋刃器不外乎 斧、锛、凿、耜、铲、锄、刀、镰、矛、镞、匕、镖、锥等种,而体形扁平、两侧无刃的端刃器则只限于 斧、锛、凿、铲、耜、锄等。由于功能和作用对象的不同,这些端刃器又区别为不同的刃线形态, 斧、锛、凿类的主要功能在于砍、斫、劈、裂,作用对象主要为硬度较大的木、骨类物体,所以形成 了有利于楔人、开裂或斩截的外凸刃和较平的直刃。耜、铲类工具的主要作用对象是土地,为了 人土便利,器体通常较薄,刃端常作成凹刃或又状刃,器体两侧也常较中间略厚。与平刃、凸刃 相比较,在相同作用力的作用下,又状刃或凹弧刃起始着力点的面积小,压强大,着力点不滑 移,人土既快,起土的数量又不减少,较厚的侧边则是其强度的必要保证,故即使现代铁制的 锨、镢、锄等农作工具也常作成有边棱的凹弧刃。更为重要的是,在早期的锋刃器具中这种凹刃 端刃器只见于耜、铲类工具。 玉戚的板状、端刃、有柄、有穿,特别是其体侧的齿状扉棱(图一,1~6)结构与耜形端刃器 的器阑有着很强的共性,但玉戚之形体脱胎于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玉钺,体短而方,刃端无一不 作外弧形,一望便知其为斧、钺的异化形态,与耜形端刃器的凹刃、长体不可能同源。铜戚发现 很少,偃师二里头出土过一件被称为戚的铜器,其狭长的体形和略微外凸的端刃(图一,7)虽然 与耜形端刃器中个别异化的标本近似,与典型意义上

文档评论(0)

guj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