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聚硅烷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pdf
研究·开发 贡讯越材料,2008,22(1):19~23
SILICONEMATERIAL
聚硅烷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
邓建平,史钋辉,廖学巍,史保川+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210097)
摘要:采用wnrtz反应合成了两种同时具有d一共轭结构和7c一共轭结构的聚硅烷:聚二甲基硅烷9,10
谱、1H核磁共振谱和凝胶色谱表征了其结构,用紫外光谱测试了其紫外吸收性能。结果表明,用波长为
254
nm的紫外线照射浓度为2×10_3nlol/L的聚二甲基硅烷共蒽聚合物甲苯溶液时,其紫外吸收没有变
化;聚甲基苯基硅烷9,10一共蒽聚合物的UV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A。。)(377.2nm)比聚二甲基硅烷
nm)更长,因此稳定性更好。
9,10一共蒽聚合物的A一(376.4
关键词:Wnrtz反应,电致发光,共轭大7c键,共轭聚硅烷,聚二甲基硅烷,聚甲基苯基硅烷,蒽
中图分类号:063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369(2008)01一0019一05
1987年,美国Kodak公司的C.W.Tang采空穴和电子的注入和传输不平衡,所以其单层器
用8一羟基喹啉铝配合物作为发光层,推出有机 件的发光性能较差,需要加入电子传输层和空穴
电致发光薄膜器件(0LED)[1|,由此引起了人传输层‘引。
们对有机电致发光研究的极大关注。基于有机电 随着光电功能材料的深入研究,共轭聚硅烷
致发光技术的超薄显示器具有其它超薄显示器不 受到极大关注[6.12|。1998年,Y.H.Xu等人首
可比拟的优点,如主动发光、大视角、高亮度、 次成功地用聚甲基苯基硅烷制成了能发出绿色光
可卷曲、低电压(启动电压小于10V)和节能 的电致发光器件、场致发光器件,可作为光源或
等。20世纪90年代,剑桥大学的
显示器[13|。单用聚硅烷制作的电致发光器件的
J.H.Burronghes等人首先提出用共轭聚合物聚
主要缺陷是稳定性差和量子效益太低。聚硅烷是
苯乙撑作为发光层制备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23; 典型的P型掺杂半导体,具有较高的空穴传输
不久,A.Heeger等人证实了这个结果[3]。自此
能力(约10叫1/cm2·s),可用作空穴传输材
以后,共轭聚合物电致发光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 料;具有光导性,能强烈吸收近紫外光;stokes
广泛开展。常见的共轭聚合物有聚苯撑、聚苯乙 位移很小,能发出强烈的紫外荧光。这对于制备
炔、聚噻吩、聚芴、聚乙烯咔唑等。共轭聚合物 紫外和近紫外发光二极管(LED)非常具有吸引
具有比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和无机电致发光 力。由于聚硅烷对空穴具有优良的传导能力和对
材料更优越的性能,如:能制备柔性和大面积显 电子的传输较困难,导致聚硅烷在电致发光过程
示设备;耗能低,价廉;发光颜色可通过结构改 中空穴在材料内部聚集,发光层仅靠近阴极侧的
性调节,可制成高效的蓝光和白光器件;器件的 界面,形成影响发光的缺陷[14|。解决这个问题
涂膜制备工艺比无机半导体的加工技术和小分子 较适合的办法是将d共轭聚合物与兀共轭聚合物
的真空蒸镀简便;启动电压较低,亮度和效率较 进行共聚或将具有共轭兀键结构的侧基引入到聚
高,色彩可调,稳定性较好[4]。但共轭聚合物大
都是富电子的,对空穴的传输能力大于对电子的 收稿日期:2007一06—11。
传输能力,其最高占有轨道及最低未占有轨道能 作者简介:邓建平(1974一),男,硕士,主要从事有机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聚L-乳酸-聚(天冬氨酸-co-乳酸)共混物的制备及其相容性研究.pdf
- 聚L-乳酸-聚丁二烯基聚氨酯的合成与表征.pdf
- 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及其共聚物的合成与应用.pdf
-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β-环糊精离子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pdf
-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微凝胶与Tb(Ⅲ)相互作用的研究.pdf
-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纳米SiO2复合水凝胶的合成及溶胀性能.pdf
-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纳米膜的制备与表征.pdf
-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接枝核孔膜微观结构及温敏响应特性.pdf
- 聚TPD电荷传输材料的制备与单层器件的电致发光.pdf
- 聚[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阿拉伯胶复凝聚法十二醇微胶囊的制备.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