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若烹小鲜”献疑与三释的论文.docVIP

“治大国若烹小鲜”献疑与三释的论文.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治大国若烹小鲜”献疑与三释的论文.doc

“治大国若烹小鲜”献疑与三释的论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献疑与三释的论文 内容提要:《老子》第六十章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历代注释家多认为是讲述治国之道,但在注释和理解中存在着疑义和偏差。实际上在“治大国”和“烹小鲜”之关系上存在着可能的“异质同构”的三重解释   关键词:老子;治大国;烹小鲜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通行本《老子》第六十章中的一句话。历代注释家多认为是讲述治国之道。并由此也言说老子言简意赅,言近旨远。这种说法是没有什么疑义的,可谓不刊之论。   但是对于此种注释和解释,本人宁愿做如下评论:大而不当,空洞无物。何处如此解释?请允许我举例以示“大道之道”:此种评价如同评价一个人,曰:在性别上没有问题,不可以怀疑他的性别。试问:这样的解释可以“尽”或者说“说出”“该人”的优缺好坏吗?或者说此人区别于彼人的特征了么?因此要评价或者说明此人应该从此人日常所为到事业举动等等落到实际之处来讲做,比照于《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注释和解释也应如此,就是说要从“若”烹小鲜,为什么像“烹小鲜”(?)、怎样才像“烹小鲜”(?)(因为此句话七个字中前三个字明白如画,而“若”可以肯定无疑的解释为“好像”、“似的”,故此句话落脚点重在“烹小鲜”)来说明老子的“治国之道”,可以说惟有回答了这两个问题,我们才可以说老子“言简意赅,言近旨远,文约义丰”,如此这样的注释和评价就不是“大而不当,空洞无物”了。ww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对通行解释提出疑问,并做出三种学理上的阐释。 释一:因“不数挠或者烦”像“烹小鲜”   对于“为什么像‘烹小鲜”这个问题的回答,个人认为关键在于认识“烹小鲜”是如何做的,而这种“如何做”是和“治大国”“好像”、“似的”,所以它因此而像“烹小鲜。   如此界定之后,我们再来看“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注释者认为,烹,煎、煮之意;小鲜,即小鱼,《说文解字》:“鲜,鱼也”。“鮮”,《新华字典》解释说:“鲜,古同‘鱻,会意。从鱼,从羊。“鱼”表类属,“羊”表味美。本义:鱼名”。并举例说“冬宜鲜羽。——《礼记·内则》。注:‘生鱼也。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河上公注:‘鲜,鱼。”可见出“小鲜”释为“小鱼”无误。   但是如此逐字的解释之后,我们把逐字的解释连起来却又发现一个新问题:治大国就好像煎(煮)小鱼……(当然也可以解释为:治大国就好像煎(煮)小鱼。但是还是一样存在着我们的疑问:好像煎小鱼怎么样?难道就仅仅“好像煎”吗?如此解释还是一个不完整或者说断句的话)。这句话明显就是断句或者说没有说完整的话。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不完整或者说断句的话”对于本章后段“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其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来说是一个严重的脱节。这就是本文为什么要“献疑”的原因。   而这后面的省略号(笔者自注)中的内容就是烹小鲜“如何做”的“方法和技巧”(当然老子论道不可以如此简单的称呼,甚至在绝对意义上来说也是不可以“称呼”的,在此“方法与技巧”的取称仅为了行文方便)。这个“方法和技巧”就是和“治大国”“好像”、“似的”的原因。   而通行的解释又是:治大国就好像煎(煮)小鱼(不要经常翻动)[1]。可以说括弧中“不要经常翻动”就是烹小鲜“如何做”的“方法和技巧”。对于这个“不要经常翻动”,历代名家多有解释。   《诗经·桧·匪风》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2](p246)   河上注:“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3](p224-225)《韩非子·解老》篇:“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苦烹小鲜。”[4](p103)   《淮南子·齐俗训》说:“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为宽裕者,曰勿数挠,为刻削者,曰致其咸酸而已。[5](p183)   玄学家王弼则注谓:“治大国若烹小鲜,不挠也,躁而多害,静则全真。故其国弥大,而其主弥静,然后乃能广的众心矣”。[6](p228) 注家范应元对于“烹小鲜”说本作“亨小鳞”,并注:“小鳞,小鱼也。治大国譬如亨小鳞。夫亨小鳞者不可扰,扰之则鱼烂。治大国者当无为,为之则民伤。盖天下神器不可为也。”[7](p224-225)   列代帝王也是如此注解。唐玄宗注:“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伤人,挠则鱼烂矣……此喻说也。小鲜,小鱼也,言烹小鲜不可挠,挠则鱼溃,喻理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乱,皆须用道,所以成功尔”。   宋徽宗注说:“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溃,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惑……”。明太祖、清世祖多注如此。[8](p370---372)   

文档评论(0)

wyj1992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