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长乐是郑和下西洋驻泊基地和开洋起点.docVIP

福建长乐是郑和下西洋驻泊基地和开洋起点.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长乐是郑和下西洋的驻泊基地和开洋起点 曾国新 郑和七下西洋,船队无论起于南京宝船厂,还是始自太仓刘家港,都要先到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短则二月,长则一年。在这里集结船队,整编训练,修造船舶,补充给养,购置货物,祭祀海神,等候东北季风到来时扬帆开洋。如果说南京是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地、策划地,太仓是郑和下西洋的始发地、起锚地,那么,长乐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舟师驻泊基地和开洋起点。 一、长乐是郑和下西洋驻泊基地和开洋起点的史料依据 1930年在长乐南山出土的《天妃灵应之记》碑,为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前在长乐驻泊期间所立。碑刻全文1177字,历述下西洋目的、意义,前六下西洋经过、成果和第七次下西洋任务,以及在长乐修建寺、宫、殿和刻碑、铸钟的情况。这是考证郑和下西洋最权威的史料碑刻。碑文明确记载,“余由舟师,累驻于斯,伺风开洋。” 郑和下西洋舟师历次驻泊福建长乐还可以从其他史料得到印证。 第一次:《明史·郑和》载:“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 第二次:明郎瑛《七修类稿》卷十二《三保太监明末史学家查继佐 第三次:跟随郑和下西洋的费信 ……明永乐十一年,太监郑和同寺僧重修。工竣,题其额曰‘三峰塔寺’。” 第五次:《明史·郑和》载:“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 《天妃灵应之记》碑载:“永乐十五年,统系舟师往西域。”从“复命”到“统系舟师往西域”相距仍约一年。泉州《郑和行香碑》载:“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厮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于此行香,望灵圣庇佑。镇抚蒲和日记立。” 说明郑和驻泊长乐期间曾去泉州行香。 第六次:《明史·郑和》载:“十九年春复往”。明监察御使古朴为马欢“三入海洋,遍历番国”所作的《瀛涯胜览校注·后序》载:“昔太宗皇帝敕令太监郑和,统率宝船往西洋诸番开读赏劳,而二君善通译番语,遂膺斯选,三随车并 轺,跨涉万里,自闽之五虎发迹,首入占城。”马欢三次随郑和下西洋,分别为永乐十一年(1413)、永乐十九年(1421)和宣德六年(1431),“三随车并轺……自闽之五虎发迹”,当然也包括永乐十九年这一次了。 第七次:明祝允明《前闻记》(1525年刻本)记载得最为详细:“宣德五年(1430)闰十二月六日龙湾开舡,十日到徐山,二十日出附子门,二十一日到刘家门,六年(1431)二月二十六日到长乐港,十一月十二日到福斗山,十二月九日出五虎门,二十四日到占城……” 二、长乐成为郑和下西洋驻泊基地和开洋起点的有利因素 郑和为什么要以福建长乐作为舟师驻泊基地和开洋起点,虽然没有文献记载,但是稍加分析考证,不难发现郑和的这一选择的正确性。 首先,长乐的地理区位优越。长乐地处福建最大河流闽江入海口的南岸,西北濒江,与省城福州隔江相望;东临台湾海峡,是长江口和珠江口之间海岸线的中点。与太仓相比,由于长乐距离“西洋”更近,可以在宝贵有限的东北季风期间,“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更快抵达西洋,到访更多“番国”;长乐靠近妈祖的故乡莆田湄洲岛,便于郑和前往拜谒妈祖祖庙。与泉州相比,由于长乐毗邻省城,有“镇守太监”、“提监市舶太监”等宦官的协助,有闽江口五虎门、梅花千户所的护卫,安全上更有保障。长乐与盛产瓷器的德化之间有闽江支流大樟溪沟通,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水运比陆运更便利。 其次,长乐太平港是理想的泊舟良港。郑和庞大舟师驻泊基地港的条件应该是水深、港阔、避风、出入方便、淡水充足等,这些条件长乐太平港都具备。长乐城隍庙保留的一幅清代的县域壁图,画出县治西面的“马江”。江面宽阔,与闽江交接之处还画有几艘帆船。(见附图)沧海桑田,昔日的宽阔的港湾逐渐淤积成为一片坦荡的平原,只剩下一条舟楫河道。直至15年前,这里仍有客船航班前往福州。一张1984年拍摄的照片可以清楚看出太平港原址当时还是“一片汪洋”。这一大片水洼地四周多是以“洲”、“洋”、“屿”命名的村落,可见当年太平港水面宽阔1988年3月福建省地质勘测总公司对长乐原太平港遗址的西区、北区进行地质勘探,报告指出:“西区港床深度20米以下仍能钻探到瓷器碎片层。”兴建城关百货大楼时,还从地下挖出船索、船碇等遗物,更证明了这一带在历史上曾经是泊船的港湾。由于太平港四周有首石、六平,鹤岭、董奉,浮峰等山环绕,形成可有效抵御夏秋季台风袭击的内港。太平港西北的上洞江和东北的下洞江均与闽江相接,形成太平港之水“两头涨”的奇特现象。太平港的船只可同时从上洞江和下洞江顺潮进出,无疑大大提高了船队通行的效率。太平港虽是潮水港,但因港内水源来自闽江,距闽江入海口尚有30公里之遥,涨潮时,海水顶推闽江水回流太平港,使得潮水港始终是淡水港,保证了船队淡水供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优质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