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pptVIP

【精品】课件---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推荐读物 王沛. (2002).刻板印象的理论与研究.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梁晓声. (1998).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香港:天地出版社. Jacques-Philippe Leyens, Vincent Yzerbyt,Georges Schadron. (1994).Stereotype and Social Cognition.SAGE Publications. Matras, J. (1990).社会不平等-社会阶层化与流动(李明 译).台湾:桂冠图书出版公司. 孙晔等. (1987).社会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石俊杰. (1993).应用心理学.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孙非等. (1987).社会心理学导论.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Wetherell, M.(Ed.). (1996).Social Psychology: Identities, Groups, Social Issues. London: The Open University. 推荐读物 Feldman, Robert S. (1998).Social Psychology (2n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 J.: Prentice Hall, Inc. Michener, H. A., Delamter, J. D. (1996).Social Psychology (3rd Ed.).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Company. Breen, R., Rottman, D. (1995). Class Stratificatio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Inc. Leung, B. (1996).Perspectives on Hong Kong Society.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社会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金盛华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本 章 要 点 *刻板印象的概念 *刻板印象形成 *偏见形成的原因 *如何消除偏见 *性别角色的形成 *归因理论 *归因偏差 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第二节 偏见与歧视 第三节 归因与归因理论 第四节 归因偏差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一、刻板印象的概念 二、刻板印象的具体表现 三、刻板印象的形成、作用与改变 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一、刻板印象的概念 (一)定义 刻板印象/类属性思维(Stereotype):人们通过整合有关信息和个人经验形成的一种针对特定对象的既定的认知模式。 (二)图式与刻板印象 图式(schema):过去经验中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等的一套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架构,它可以是语言材料的图式,也可以是视觉材料的图式,还可以是其它材料的图式。 图式加工(schematic processing):人在接触外界事物时,在记忆中检索那些与输入信息最符合的图式与之对照,加以理解和解释。 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在信息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利用已经形成的图式对个人进行类推;而且人们可以利用图式来加快信息加工速度。 刻板印象的“图式过滤器模型”(schema filter model)认为,刻板印象是以概括化的知识结构(即“图式”)为表征存储于记忆中的。这些结构实际上是大量知识的存储库,不仅指明了某一类型的人所具有的特性,而且也指明了他们可能做出的行为,指引着人们对信息的编码和表征。 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三)刻板印象的准确性 分类学说认为,由于类属性思维是社会分类的结果,所以存在于人脑中的分类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决定了类属性思维的准确性程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受知觉者过去经验的影响。 或然性模型认为,类属性思维是建立在可能性的基础上,而非“全”或“无”的判断,所以只能说它在某些条件下是准确的,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是不准确的,而不能绝对地判定某个类属性思维是“对的”或“错的”。 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二、刻板印象的具体表现 (一)性别和职业刻板印象 1.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 性别 vs 性别角色 性别(sex):生理差异(man,women) 性别角色(gender):男女心理、社会差异(male ,female)

文档评论(0)

沃爱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