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解毒法在疫病治疗上的作用.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解毒法在疫病治疗上的作用.pdf

浙江中医杂志2011年3月第46卷第3期 【学术探讨】 略论解毒法在疫病治疗上的作用 盛增秀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浙江杭州310007 关键词 疲病解毒法治疗应用 中医学术发掘 中医治疫源远流长,经验十分丰富,究其治法, 寒,乃天地间另有一种疵疠旱潦之毒气。”以上三家 大体包含祛邪与扶正两大方面,其中解毒之法,堪称 对疠气的性质均以“毒”视之,可谓深得吴氏的精蕴 是祛邪法中重中之重,常贯穿疫病治疗的始终。 而又有发挥。余霖《疫疹一得》更直截了当地指出 l 毒邪在瘟疫发病学上的地位 “瘟即日毒”。陈耕道《疫痧草》在论述烂喉痧的病因 毒邪与瘟疫发病的关系,《素问遗篇·刺法论》 病机时说:“疫毒自口鼻吸入,……着于肺胃,肺主 对疫病的预防早就提出要“避其毒气”,可见已将毒 咽喉,故疫痧多见烂喉也。至于神昏,其疫毒已陷心 邪的侵袭作为瘟疫发病的主因。汉·张仲景《金匮要 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王孟英《随息居重订霍乱 略》所列“阳毒”、“阴毒”之病,从其“面赤斑斑如 论》将霍乱的病因归咎于“臭毒”,而臭毒之产生, 锦纹,咽喉痛”等症状来看,现代不少医家认为是属 乃“人烟繁萃,地气愈热,室庐稠密,秽气愈盛,附 于瘟疫范畴的病证,如国医大师何任教授指出:“阴 郭之河,藏垢纳污,水皆恶浊不堪”使然。由是观 阳毒病,乃疫疠邪毒由口鼻侵入人体,直中营血而出 之,医家对瘟疫发病与“毒”的关系,可谓代有阐 现肌肤发斑、咽喉疼痛等症候的病证。”著名中医学 发,其理益明。 家潘澄濂研究员认为是指发疹(斑)一类急性传染病 2解毒法在疫病治疗上的意义 如猩红热、败血症等。仲景以“毒”名之,寓意深 基于上述,中医治疫历来注重解毒。如仲景《金 刻。晋·王叔和《伤寒例》尝谓: “寒毒藏于肌肤, 匮要略》以升麻鳖甲汤主治“阴阳毒”,方中主药升 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即是将“寒毒”作 麻,《神农本草经》谓其“主解百毒,辟温疾瘴气邪 为导致伏气温病(含温疫)的基本因素。《诸病源候 气”。可见本品功擅解毒疗疫。受其影响,唐宋时期 论》对时气病(指能引起流行的急性传染病)的病 治疗温病瘟疫的不少名方如《外台秘要》地黄汤、七 因,大都责之于“毒气”所为,如“时气疱疮候”中 物升麻汤,《伤寒总病论》知母石膏汤、石膏葱白汤, 说:“热毒内盛,则多发疱疮,……若根赤头白者则 《阎氏d,JI,方论》升麻葛根汤等等,其组方中均用升 毒轻;若色紫黑则毒重。”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 麻。金元时期,温病学的开山鼻祖刘河间治疗温病 方论》指出: “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 (含温疫)很重视清热解毒,所制防风通圣散有显著 方。”突出了“毒”在疫病发病学上的重要地位。 的清热解毒之效。王孟英盛赞“刘河间创立清热解毒 明清以降,温病瘟疫学说有了很大发展,对其病 之论,有高人之见,异人之识,其旨既微,其意甚 因的认识,更有突破性的进展。如明·吴又可《温疫 远”。明清时期,运用解毒法治疗瘟疫有了重大进展, 论》倡导“戾气” (疠气、杂气)致疫学说。指出: 邵登瀛《瘟毒病论》专列“疫重解毒”篇,强调“古 “天下秽恶之气,至疫则为毒极矣。”而戾气毒性的强 人治疫,.全以解毒为要。”诚得治疫之真谛。这里尤 弱,又决定着病证的轻重缓急,如说: “因其毒甚, 其值得一提的是,喻嘉言《尚论篇》明确指出治疫 传变亦速”、“热伤津液,此疫毒之最重者。”并强调 “急以逐秽为第一义。上焦如雾,升而逐之,兼以解 疫病流行之微甚,关乎“毒气所钟有厚薄也”。清· 毒;中焦如沤,疏而逐之,兼以解毒;下焦如渎,决 邵登瀛《瘟毒病论》继承了吴又可的病因观,谓“疫

文档评论(0)

gac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