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基因重组.ppt

  1. 1、本文档共1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 Genetic Recombination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DNA作为遗传物质,具有保守性﹑变异性和流动性。自然界DNA重组和基因转移是经常发生的,它是基因变异﹑物种演变﹑生物进化的基础。 DNA重组类型 . Holliday模型的4个关键步骤: 1两个同源染色体DNA排列整齐; 参与E.coli同源重组的酶 recA蛋白:可结合单链DNA ,插入双链DNA同源区,与互补链配对,将同源链置换出来。 recBCD:有三种酶活性,依赖于ATP的核酸外切酶、核酸内切酶和解螺旋酶。 ruvC:内切酶,可切开同源重组的中间体。 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小型环状双链DNA分子。 只有某些较大的质粒如 F 因子(F factor) 方可通过接合作用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 细菌F 因子含编码性鞭毛蛋白的基因(F+细胞),决定细菌表面性鞭毛的形成。 当含F 因子的细菌与不含F 因子的细菌相遇时,性鞭毛连接就会在两细菌间形成,质粒双链DNA中一条会被酶切割,产生单链缺口DNA,单链DNA转移到F﹣细菌,为模板链。 两细菌以单链DNA为模板,合成互补链。 λ噬菌体的生活史:感染宿主时有二种结果 溶菌生长途径 (lysis pathway):感染宿主,产生新病毒,并溶解细菌,释放新λ噬菌体。 溶源菌生长途径 (lysogenic pathway) :λ噬菌体DNA整合宿主DNA,随宿主DNA复制而复制,经过一定时间,进入溶菌途径 。新λ噬菌体DNA从宿主DNA中切割下来时,含有部分宿主DNA。 λ噬菌体感染新宿主,前宿主细胞DNA转移到新宿主细胞,发生转导作用 沙门菌的H1和H2鞭毛蛋白分别由两个基因编码, H2基因和rH1基因协同表达; rH1基因产生阻遏蛋白,使H1基因关闭。 表达H1鞭毛蛋白即Ⅰ相,表达H2鞭毛蛋白即Ⅱ相。处于Ⅰ相或Ⅱ相细菌在细胞分裂时,以1/1000的频率产生另一相的后代,即鞭毛相变。 hin基因编码特异的重组酶,即倒位酶Hin。 免疫球蛋白研究发现,它能千变万化地、特异地与各种各样的相应抗原结合。 Ig多样性如何在基因分子水平上解释? 免疫球蛋白基因发生重组,形成具有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抗体基因。 重链基因的V-D-J重排和轻链基因的V-J重排均发生在特异位点上。在V片段的下游,J片段的上游以及D片段的两侧均存在重组信号序列(recombination signal sequence, RSS)。 重组信号序列(RSS)由一个共同的七核苷酸序列(CACAGTG)和一个共同的富含A的九核苷酸序列(ACAAAAACC),中间为固定长度的间隔序列组成。 此重排的重组酶基因rag (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共有两个,分别产生蛋白质RAG1和RAG2。 RAG1识别九核苷酸序列提供的识别位点,七核苷酸序列为切割位点。 (二)工具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聚合酶Ⅰ 逆转录酶 T4DNA连接酶 碱性磷酸酶 末端转移酶 Taq DNA聚合酶 分类: 按限制酶的组成、与修饰酶活性关系,切断核酸的情况不同,分为Ⅰ、 Ⅱ、 Ⅲ三类。 Ⅱ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基因工程中剪切DNA分子的常用工具酶, 切割的靶位点对DNA的序列要求严格,切割精确。 被誉为分子生物学家的手术刀。 作用:多种细菌能合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这是保护它们自己,降解外来DNA分子的重要手段。 细菌中含有特异的核酸内切酶,能识别特定的核酸序列并以内切方式水解核酸中磷酸二酯键; 同时细菌中又伴随存在甲基化酶,能使细胞自身相应序列上的碱基甲基化,从而避免受内切酶水解。 而外源DNA一旦进入细胞立即被识别,双股DNA螺旋都被切断。 这样细胞就构成了限制一修饰体系,其功能就是保护自身的DNA, 限制外来的DNA, 这对细菌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从微生物中发现分离得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重组DNA技术中很重要的工具酶。现在已供商品应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有几百种, Ⅱ类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特点 1、有严格的识别、切割的DNA序列,且就在识别位点范围内切断DNA。以内切的方式水解双链DNA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产生的DNA片段5’端为P,3’端为OH。 2、识别序列一般为4~6个碱基对,并以切割序列的正中作为轴心,成180°反向重复(inverted repeat)。这种结构也称为回文结构(palindrom) 3、切割后产生平头或粘性末端。 大多数酶是错位切割双链DNA, 产生5’ 或3’粘性末端;一些酶沿对称轴切断DNA,产生平头末端。 4. Ⅱ型酶切割靶序列的大小决定了切割DNA链后产生的DN

文档评论(0)

38号店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