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四首》--《兵车行》课件.pptVIP

《杜甫诗四首》--《兵车行》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49岁后 寓于成都杜甫草堂。诗作、《蜀相》《登高》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70年,死在由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 * 杜 甫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后世又称他杜少陵、杜工部。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世称“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语言:“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风格: 现实,沉郁顿挫 文集: 《杜工部集》 民间疾苦 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 诗中圣哲 1、读书游历时期(712——747)35岁前 祖父杜审言,是三朝宰相。杜甫24岁考进士未第。这一时期代表作《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 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的政治抱负未能实现,却落得个“都市卖药,寄食友朋”。这一时期代表诗作《兵车行》、《丽人行》,对“安史之乱”前的开边政策进行讽刺,反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45——48岁 亲历“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仕途几经辗转,生活充实,佳作较多。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饮中八仙歌 新婚别 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潼关吏 新安吏 石壕吏    《兵车行》属于歌行体。“行”是 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这种诗歌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本诗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显然已超出感叹而变为怨愤,这也是全诗的基调。 了解杜诗诗史性质的一个窗口 课文串讲: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 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爷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尘埃飞扬不见咸阳桥。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云霄。 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战士,这是诗人亲眼所见,要表达出诗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感情,声音要沉重一些。最后两句是本段的高潮点,诗人的怨愤之情初现。 课文串讲: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有的人四十岁到西部边疆去种田。去时里长给有的壮丁裹头巾,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况且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 第二段开头两句是诗意转换处, “点行频”三字为下文叙事总纲。本段可分三层: 前六句为第一层,先叙事后抒情。叙的是服役时间过长,占去人的大半生,读时当有怨而不伤之意,至“归来头白还戍边”,怨情稍稍加重。读后宜作一顿,为下文直抒胸臆作铺垫。下文“边庭”二句有怨有愤,为本段高潮点,应当读得掷地有声。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极言战争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用“君不闻”领起,是“行人”问“长者”,也是诗人诉诸读者,感情十分强烈,有指控之意。 最后两句为第三层,这是“行人”为自己也为同伴们申诉委屈,读时声调放低些,寓怨愤于嗟叹之中;读完可作稍长停顿,如乐曲中的半终止,为转换话题作铺垫。 课文串讲: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伸诉怨恨?就象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