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音乐文化格局中古筝流派的思考.pdfVIP

对现代音乐文化格局中古筝流派的思考.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现代音乐文化格局中古筝流派的思考 发表刊物:《人民音乐:评论》2009 年第2 期作者:张珊 论文内容: 一、音乐文化格局的涵义及筝乐繁衍中形成的传统流派 音乐文化格局泛指各种音乐体裁、样式、活动,在特定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价值、功能、地位, 及相应的生存、发展、传播状态和它们间的相互关系。 20 世纪前,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奴隶、封建社会,在以农耕为主的经济文化时代,传统音乐未受到西 方音乐的大面积浸染,记谱法既不统一,更不普及,缺少系统传授音乐知识、培养专业人才的场所,也 无专门从事音乐创作和表演的公共艺术机构和团体。传统音乐主要生存和流传于民间、宫廷、宗教活动 场所和部分文化圈层,自然形成了与农耕社会相适应的传统音乐文化格局。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格局中,筝乐深深扎根于社会底层的民间文化土壤,心灵手巧 的民间艺人、乐伎和一部分文人是筝乐延续和繁衍的传人。要是将筝和与它同样古老的中国传统乐器琴 (七弦琴,即古琴)的流传情况相较,如果说琴主要流传于文人( “士”)阶层,可定位为文人雅士乐种的 话,那么筝则主要流传在民间,与民俗活动及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艺术形式(戏曲、曲艺等)关系密切。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史上虽曾遭遇各种天灾、战乱和文化浩劫,但筝乐的传统根脉从未断绝,其 旺盛的生命力源于丰沃的民间文化土壤,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由于地理环境、生 活习性、语言文化等的差异,加上姊妹艺术形式(民歌、器乐、戏曲、曲艺等)的相互影响,不同地域的 筝乐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涌现出能集中代表各自风格特点的人物。这些优 秀的筝乐代表人物,不仅通过直接的师承关系,从前辈艺术家的口传身教和自己的耳闻目濡中,继承了 本地区筝乐原有的风格特点,而且大都善于创制新声,逐渐积累起一定数量的能体现自己风格特点的代 表性曲目。于是,筝乐在繁衍过程中流派的形成可谓水到渠成,在19 世纪末到20 世纪上半叶,不同流 派的格局就已基本奠立。 对筝传统流派的界分,我国筝乐界已有共识。一般讲,人们把流传在汉族地区的筝乐,分为河南筝、 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和浙江筝5 大流派。古筝艺术家曹正先生则在更广阔的领域,以毛泽东“茫茫 九派流中国”的诗句,描述并划分筝乐的9 大流派,即:(1) “真秦之声”:陕西筝,(2) “中州古调”: 河南筝,(3) “齐鲁大板”:山东筝,(4) “韩江丝竹”:潮州筝,(5) “汉皋古韵”:客家筝,(6) “武 林逸韵”:杭州筝,(7)闽南:福建筝,(8)雅托葛:内蒙古草原筝,(9)伽倻琴:延边朝鲜族筝。 如此众多的筝乐流派,都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根系,虽然各个流派的发展并不均衡,影响力也不 尽相同,但这些流派的形成,一般都具有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有经过至少数代筝人在演奏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代表性曲目。如河南筝曲《高山流水》,山东筝曲 《碰八板》,潮州筝曲《寒鸦戏水》,客家筝曲《出水莲》,浙江筝曲《云庆》等。 2、有与这些代表性曲目相依存的,能体现本流派音乐风格特点的表现技法或弦法。如河南筝的大指 托劈“摇指”、“游摇”、“大、小颤音”等:山东筝的“小摇”、“花指”、“双劈”、“双托”、 “双抹”、“双勾”等:潮州筝的“轻六”、“重六”“活五”及“双按”、“弹按尾随”等:客家筝 的“硬弦”、“软弦”、“反线”等:浙江筝的“长摇”、“快四点”、“扫摇”、“点奏”等等。 1 3、有能深入掌握并丰富发展本流派代表性曲目,完美体现本流派演奏的风格特点,在流派的繁衍过 程中能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筝艺术家。如近代河南筝派的魏子猷、娄树华、曹东扶、梁在平、曹正、王 省吾、任清芝等:山东筝派的黎邦荣、黎连俊、张念胜、张为昭、樊西雨、金灼南、赵玉斋、高自成、 张应易、韩庭贵等:潮州筝派的林永之、郭鹰、李嘉听、洪佩臣、苏文贤、杨秀明等:客家筝派的何育 斋、罗九香、饶宁新等:浙江筝派的蒋荫椿、王巽之、朱又雪、邱与石、吴汝金等等。限于篇幅,各流 派的筝乐艺术家难以一一提及,特别是那些常年生活在基层的民间艺人,更难以记述他们的业绩。不过, 正是他们的存在,方使古筝艺术在民间永葆其旺盛的生命力。 上述三个基本条件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二、现代音乐文化格局中传统古筝流派的嬗变 20 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几次大的社会转型:1911年辛亥革命,清政府覆灭,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 年的封建皇权政体。新

文档评论(0)

renw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