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业计划书 一、总论 我公司位于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经济技术开发区义兴牧区308号,呼伦贝尔物华调包,人杰地灵,是优势农牧林主产品主产区,被国家列为牛奶、牛羊肉、专用小麦、专用木材等优势农牧林产品的主要产区,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1148万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40亿斤以上,呼伦贝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改革开放为古老的呼伦贝尔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9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7.78亿元,增长22.2%,创近十年最高增幅,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58元,增长1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80元,增长65.5%。 呼伦贝尔潜力巨大,生机无限,进入21世纪,呼伦贝尔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努力抓住西部开发,加速推进农牧业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战略,这我企业的发展特别有利,这里是投资兴业的热土,处处蕴藏着商机。 鄂温克旗是内蒙古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畜牧业资源十分丰富,鄂温克旗实施“打绿色品牌,走特色之路”的发展战略,把发展绿色品牌,促进农牧业提档升级,作为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牧民收入的突破口,而我公司主要是以生产鲜奶为产品的企业,符合该政府的产业政策,符合无污染纯天然的发展道路,该旗奶牛,肉牛,饲草料种植加工为重点,发展绿色品牌农牧业,鼓励开发新产品,提高加工增值水平,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档次,同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行蓄产品等特色产业精深加工,打造绿色农牧业品牌,以天然乳业为主。 而鄂温克旗牧业年度奶牛总数控制到20万头,良种改良种比例达到96%,这也为我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 项目必要性分析 2.1 过去的十年,中国经济及城乡居民收入取得快速的增长,在政府推动、加工和消费需求及出口拉动下,在居民营养和保健意识逐步增强的情况下,中国奶牛业取得长足的发展,由一个贫奶国家发展成一个奶业大国。中国牛奶产量和奶牛存栏分别由1997年的6011千吨和4265千头增长到2007年的35127千吨和13879千头,分别增长了2.25倍和4.84倍,全群单产由1409千克提高到2531千克,增长了79.58%。中国最大的两家乳品企业蒙牛和伊利,08年销售收入超高200亿元,从规模上讲已经进入世界乳业20强。总体来说,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奶业总体上走的是数量扩张型之路,奶牛业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1)奶牛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低。2006年全国奶牛存栏1363.2万头,其中纯种荷斯坦牛占35%左右,农牧区养殖的许多奶牛是荷斯坦牛与中国地方母牛的低代次杂交改良牛,总数约在35~40%。此外,在内蒙古、新疆等地的牧区,还饲养着200万头左右乳肉或肉乳兼用型牛,主要包括新疆褐牛、草原红牛、三河牛、西门塔尔等,成母牛产奶量不足2000千克。中国奶牛当家品种――中国荷斯坦纯种牛的各项生产性能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产奶量(成母牛平均单产4100千克左右)只是世界先进水平的60%。良种覆盖率低,荷斯坦纯种牛加上地方杂交改良牛仍然不到80%。特色育种能力不足,部分地区甚至存在退化问题。(2)规模化程度低,饲养方式落后。中国奶牛的饲养方式以农户分散饲养为主,养殖规模在10头以下饲养户占全国奶牛饲养量80%。(3)优质粗饲料入户率低。中国的奶牛饲料组成不科学,大多数奶牛常规饲料基本以玉米秸秆等粗饲料为主,缺乏优质粗饲料,尤其是优质苜蓿和其它牧草是制约我国奶牛生产性能进一步提高、减少奶牛营养代谢病的关键因素。(4)原料奶质量与收购标准低。原料奶质量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整体不够理想、原料奶卫生指标令人担忧、相关标准难与国际接轨。(5)奶牛重大疾病发病率较高,疫病预防、检疫与监督体系建设滞后。由于近几年全国范围内的“奶牛热”,同时也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倒牛热”。中国目前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牛结核病、副结核病以及布氏杆菌病等等,甚至有流行的趋势。(6)奶农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奶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2008年中国爆发了“三鹿婴儿奶粉事件”或“三聚氰胺事件”,中国奶业产业链受到严重冲击,上述事件的导火线出在原料奶上。事件后,散养模式的奶农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险境。事件后,中国奶牛存栏规模显著下降,08年底减少到1300万头,09年第一季度进一步减少到1200万头,中国奶牛业正在酝酿深刻的变革。自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来,中国加大了对整个乳业产业链的规范和治理,特别是对奶牛养殖业的规范和治理力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食品安全法》。三聚氰胺事件加快了中国奶牛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即由粗放式的数量扩张型向规模化、集约化、质量效益型模式的转变。 目前,中国奶业初步实现了由小变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