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理学(朱陆异同).ppt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宋理學 (朱陸異同) 朱熹(閩派) 遠承孔孟(仁義禮智) 近接周程(天理、太極) 改鑄老莊(道) 改造華嚴(理事)和禪宗(心性) 吸收張載(氣) 故人稱其能集新儒學之大成。 朱熹(閩派) 「理」有二個含意 「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之常」(《大學或問》)是人類社會的必然法則和最高道德準則 宇宙萬物(包括人類)唯一的本源與共同的本質,故名為「天下公共之理」 倫理上升為宇宙之理 理與氣的關係 理生氣,理為本,為道;氣為末,為器 「理也者,形而上道之也,生物之本也;氣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稟此理,然後有性;必稟此氣,然後有形。 」(《文集》) 朱熹(閩派) 「性即理」 「性」指指與萬物天理中所稟賦的一般本質,但人類獨得仁義禮智之理,「此人之性所以無不善,而為萬物之靈也。」(《孟子集注》) 「吾之天性即天地之理」、「在心喚作性,在事喚作理。」(《語類》) 朱熹(閩派) 性(天生) 性為人的內在本質,人性中兼具天地與氣質之性 天地之性為善,惡則根源於氣質之性,所以人性中必然有善有惡 情(後天) 情是性感於外物而表現出來的具體情感 性情皆出於心,故心能統性情 心(控制) 分為「道心」及「人心」,二者皆根源於天命之性與氣質之性 道心即天理,人心者人欲也。聖人亦有人欲(飢食渴飲),小人亦有道心﹐當人心、道心發生矛盾時,要自覺以道心去克人欲。 朱熹(閩派) 「學者功夫,惟在居敬窮理二事。」(《語類》) 認為「理在物,與在吾身,只一般」(《語類》)但「知在我,理在物」(同上)所謂「即物窮理」乃以「吾心之知」去知「事物之理」 因為理體現於分殊的萬事萬物之中﹐因此窮理就必須逐一格物,一物不格,則缺了一物道理。故即物窮理,包括有向外求知的成份,由逐一格物、漸進積累到豁然貫通。 朱熹(閩派) 「居敬」(或持敬)乃主要要通過自身的道德修養以達到「心與理一」 人之心性本來根源於與理一致,由於氣質混雜、外物引誘、人欲蒙蔽,所以當心性發用為感情、思慮,就會離開本體而流蕩放失 「居敬」的實質內容是存理去欲。身有嗜欲,便須以禮儀齊之,故存理去欲與克己復禮實質上是一致的,用天理即禮儀來規範自已的言行思想,培養君子人格,進而追求聖賢境界 通過格物致知而體認理。與通過居敬涵養以存養性理,是實現心性與天理統一的重要方向 陸九淵 陸九淵,字子靜,自號存齋 中年以後曾在江西貴溪象山講學,號象山居士 生於宋高宗紹興九年,乾道八年(1172)中進士,候任期間,辟槐堂書屋,開始講學活動,後歷任靖安、崇安縣主簿、除知荊門軍。卒於光宗紹熙三年 九淵兄弟六人,與其兄九韶、九齡並稱為「三陸子」 其書信、語錄,記序等後被編為《象山全集》 象山學派 心即理 理充塞於宇宙間,天地所以為天地,鬼神之以為鬼神,皆不外此理 學者之所以學,唯在明此理 此理本天所以與我者,我心即此理也,在宇宙謂之理,在人謂之心 反對分心為人心道心,為天理人欲,皆以為不可 象山學說 吾人之心即聖賢之心,故吾人唯存我心可矣 但人不能無蒙敝,分析其原因有二: 主觀:人雖受理於天地為此心,肉體即稟之於氣,其言「人生天地之間,稟陰陽之和,抱五行之氣,其為貴孰得而加焉。」而氣稟有變化之可能,《語錄》謂:「學能變化氣質。」 客觀:習俗、講學與科舉 講學能正氣質之偏,去習俗之陋,為修養的主要方法 讀書的方法乃以義理為先。「讀書固不可不曉文義,然只以曉文義為足,只是兒童之學。須看意思所在。」若能知本心,則「六經皆我注腳。」(《語錄》) 科舉為名利之泉,但苟去名利觀念,志於道義,則不足為累 象山之存養功夫,即存其心。或曰:「先立其大者。」 朱陸相爭—鵝湖之會 淳熙二年(1175)呂祖謙約朱熹及陸九淵、陸九齡及雙方部分弟子聚會於信州之鵝湖寺,企圖使二家「會歸於一,而定其所 適從。」(《語錄》) 陸九淵寫了一首詩,其中有「易簡工夫終久大,支離事業竟浮沉」 認為自己那種「先立乎其大者」的修養工夫是「易簡工夫」,終會得勝利。而把朱熹主張通過格物致知去認識天理為「支離事業」會失敗 雙方討論了三日,仍以分歧而散會 三年之後,朱熹回敬了一首詩,其中有「只愁說到無言處,不信人間有古今」 批評陸九淵兄弟「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為否定宇宙在時空上有發展變化、人類古往今來的區別 朱陸相爭--曹立之碑 淳熙十年(1183)原來是陸門弟子的曹立之,轉附朱熹門下﹐三十七歲而死 朱氏為之寫墓表,中有稱曹氏治學「博而不雜,約而不陋。」肯定了曹立之由陸學轉向朱學的成就 陸九淵認為朱熹意存譏諷,批評此表「未得實處」陸門子弟更認為朱熹之文意在抬高朱門而侮辱陸門 朱陸相爭—無極太極 淳熙十年(1188)之後,陸九韶、陸九淵先後致書朱熹九次﹐朱則一一答辯 二陸認為《太極圖說》疑非周子所為 因通書只言太極而無言無極 「無極而太極」疑為道家思

文档评论(0)

海川电子书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