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门神文化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

新建门神文化园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1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5 第三章  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 26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 35 第五章  节 能 38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防护 40 第七章 项目组织管理 43 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 47 第九章 工程招标 49 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3 第十一章 结 论 56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朔州市平鲁区新建门神文化园朔州市平鲁区井坪镇古城门神文化园占地建筑面积14818.88计划投资万元 图1.1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 项目提出背景 平鲁区是大唐名将尉迟敬德之故里。尉迟恭是中华传统风俗中的右门神的原型。2010年8月13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批准命名平鲁为“中国门神文化之乡”,并在平鲁区建立“中国门神文化研究基地”。创建“中华门神文化园”是平鲁区委、区政府“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举措,有助于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的文化强区,有助于打造塞北文化明珠城市,也有助于提高平鲁的文化品位和历史文化内涵。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强调指出:“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点旅游区、旅游线路建设。推动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和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全面推动生态旅游,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逐步深入,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而“门神文化园 平鲁位于晋北边陲,内外长城之间。北连内蒙,西接偏关、东靠山阴、南屏三关,自古为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民族接壤之地,早在旧石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到了夏商周时期为北狄所居;春秋时期为林胡、楼烦属地,战国中晚期即赵武灵王破林胡、楼烦之后,属赵国雁门郡所辖,秦称武州塞地,隶属雁门郡。西汉属中陵,新朝王莽时,改称遮害,东汉复称中陵,建武二十七年(51年)属定襄郡。建安二十年(215年)中陵随定襄郡西徙,隶新兴郡。北魏为畿内地,太和十七年(493年)迁都洛阳后,改桓州管辖。北齐,北周时并入朔州,为广安郡辖。隋为鄯阳地,属马邑郡辖。唐置保大栅,会昌三年(843年),为回鹘降人居住,辽为朔、武二州北境,宁边州的东境,金归鄯阳地,元割其半入武州。明初称老军营,屯军驻防。成化十七年(1481年)设平虏卫,属山西行都司大同府。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设井坪所(今井坪镇)。清雍正三年(1725年)在撤卫改县时,将平虏卫改为平鲁县,隶属朔平府。当时的朔平府治所在右玉、所辖一州四县,即右玉、左云、平鲁、马邑和朔州。 民国三年(1914年)平鲁县隶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军入侵后,平鲁城、井坪镇沦陷,大部分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成为革命根据地。在抗战期间,曾将本县和邻近县的部分村庄划片分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划为清平县、右平县、山朔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又改为平鲁县、右南县、山朔县,隶属也常有变更,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十月至二十九年(1940年)八月属中共晋绥边特委清平云联合县成立后,平鲁归联合县。民国二十九年九月至三十年七月改属晋西北十一专署管理;三十年八月至三十一年七月改属塞北分区(即绥蒙区)辖,直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十八日抗日战争胜利,恢复了平鲁县治。 新中国成立后,平鲁县归察哈尔省。1951年4月,县府由平鲁城迁至井坪镇。1952年11月,察哈尔省撤销后平鲁划归山西省雁北署管辖。1958年6月,雁北专区与忻州专区合并,设立晋北专署,平朔两县合并称朔县。1961年4月撤销晋北专署、复设雁北专署,同年7月恢复平鲁县。1988年3月批准设立朔州市后,平鲁划归朔州市,实行市辖区体制,同时撤县改设平鲁区。 2.2项目区文化考察 2.2.1 上古文明的摇篮 远古的平鲁,位于大同湖畔的西南,气候为亚热带气候,这里林木蔽日,水草丰盛,良好的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促使各类哺乳动物繁盛。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10万年左右,距井坪镇东南约15公里处的“峙峪村”的出现,亦可证明当时的人类就过着捕鱼和狩猎生活,到新石器时代,生活在平鲁区境内的人类开始使用磨制石器,下井新石器遗址就证明了这一点。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时期,平鲁区境内的人类开始有了自己的住所,开始制陶,1987年在井坪镇南梁一带就发现了一处与龙山文化相近的阿一处古遗址,遗址虽然自然破坏较为严重,但还是发现了一座住所遗迹,房屋内有火炕、灶,灶上置有蓝纹陶罐,遗址周围分布着丰富的蓝纹、绳纹陶片夏商时,该地区的人们还是过着原始狩猎生活。 1985年潘井沟村农民刘浩解在村当地发现两颗驼鸟蛋化石,长直径17厘米,短直径13厘米,在

文档评论(0)

小酒鬼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