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一、设计理念:目前,毒品作为全球性的公害,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进步,而且据资料介绍,青少年是毒品的主要受害者,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毒品,认识毒品的危害,增强抵御毒品的能力,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禁毒精神,设计并开展这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1、通过讨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知识,认清毒品的危害。 2、增强抵御毒品的意识和能力。 3、弘扬禁毒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活动重点:通过看录像、讨论、探究等形式使学生认清毒品的危害和沾染毒瘾的原因,增强禁毒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难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增强学生的禁毒意识和抵御毒品的能力。 五、活动准备:1、召开班级同学的动员会,放手发动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2、禁毒课件、图片资料、多媒体教学。 3、师生共同营造班会环境。 六、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主题 通过大屏幕展示两幅不同的画面:(一)是活泼可爱的孩子们。 (二)是姹紫嫣红的罂粟花。 教师引导性提问:“同学们,看了这两幅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揭示主题:是的,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再配上这些姹紫嫣红的鲜花该是怎样一幅绚丽的图画呀,然而,当你知道有着如此艳丽花朵的果实,竟是每年夺去大约20万人生命的毒品原料时,你又有何感想呢?你可曾想到了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二)学生讨论、探究,了解毒品知识,认识毒品的危害。 教师提问: 1.既然我们要远离毒品,那你知道什么是毒品吗? 2.你能列举常见毒品的名称和俗称吗? 3.你会识别吗? 学生讨论、探究后介绍:鸦片、吗啡、大麻、摇头丸等。 教师演示课件: 1.毒品的含义:毒品是指国际禁毒公约规定的受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我国《刑法》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常识: 教师引导提问:有人说毒品之毒有甚于魔鬼,毒品真的那么可怕吗? 学生围绕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讨论、探究。 代表发言: (一)对个人的危害。 学生1:摧残人的身体甚至导致死亡。 结合图片资料介绍:(图片1)吸毒导致人体内脏病变。 (图片2)吸毒对身体的严重损害。 (图片3)吸毒过量导致死亡。 学生2:吸毒扭曲人格,毁灭前程。 吸毒者,毒瘾发作时,大都不顾廉耻,丧失自尊,如有的人为了支付昂贵的费用去偷、去抢、去卖淫等。 案例:“小孔雀之死” 学生3:吸毒引发自伤、自残、自杀等行为。 案例:李刚,年仅18岁,想戒毒用手铐把自己的左手铐在铁床上,仅过了一天,他就忍受不了毒性的摧残,竟用菜刀剁下自己的左手,不顾一切地跳下楼去找毒品,结果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结合图片(4),图片(5),图片(6) 学生4:吸毒容易感染艾滋病等。 吸毒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上肝炎、皮肤病等。特别是共用注射器极易导致艾滋病。 图表展示分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被传播途径分析。 教师:吸毒不仅直接危害个人身心健康而且对家庭、亲戚、朋友都会造成极大危害。 (二)对家庭的危害 学生1:对家庭成员的精神摧残。 案例:姓冯的青年,家庭条件优越,因染上毒瘾被公司开除,家人苦口婆心劝他,但他仍执迷不悟,耗尽了家中财产,后因毒瘾发作死亡,他母亲精神失常,他妻子抑郁而死。剩下70多岁的老父亲和8岁的儿子,相依为命。 学生2: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出示对联: 烟枪一枝 未闻炮声震响 打得妻离子散 锡纸半张 不见烟火冲天 烧尽田地房屋 出示图片(7) 学生3:吸毒贻害后代。 案例:3岁的丢丢被吸毒并卖淫的母亲当作毒品款抵押给三名吸毒者,三人每逢毒瘾发作便将丢丢当作发泄对象,可怜的丢丢被折磨得遍体鳞伤。 出示图片(8) 教师:吸毒不仅危害个人、家庭,也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三)对社会的危害。 学生1:诱发犯罪,影响社会稳定。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一些地区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有60~70%的人与吸毒有关。 案例:1997年广西某县破获一起吸毒青少年团伙抢劫案。该团伙4名作案成员中年龄最大的14岁,最小的只有12岁,他们互相影响吸毒成瘾而辍学,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作案70起,截获3万元赃款全部用于吸毒。 学生2:吸毒影响国民素质。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毒品害人、毁家、祸国。 (三)通过讨论、探究和分析典型案例中的人物染指毒品的原因,探求预防和拒绝毒品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置疑: 1.毒品是把杀人不见血的刀,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白色恶魔。它万恶无比,可为什么还有人去沾染呢?他们是怎样染上毒瘾的? 2.有人说“吸毒很好玩” ,你市怎么理解的?“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好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