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4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福州一中2024届高三毕业班适应性练习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陆续发现了以玉器为主要随葬品的良渚文化大墓,通过再现良诸文明的历史,可以发现它对新石器时代文化乃至后世中华文明,均产生了礼制、艺术、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据此可知,良渚文化的发现()

A.体现了我国必威体育精装版的考古成果 B.揭示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C.显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D.表明了早期国家已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良渚墓发现的随葬品对新石器乃至后世中华文明均产生了重要影响,说明中华文明起源虽在不同地区,但呈现同一性特征,即显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C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有良渚的考古成果,未说明是必威体育精装版成果,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良渚文化对后世的影响,而非强调其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早期国家的特征,不能表明早期国家已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2.西周时期形成了“天子不求私财”的传统。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因为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祈求,史称“求赙”。该现象反映了()

A.统治集团财富观念的改变 B.传统社会秩序转型

C.诸侯国变法改革取得成效 D.宗法血缘关系崩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周朝。根据材料,西周时期形成“天子不求私财”传统,到东周时期周王去往鲁国求财,这体现了东周时期传统的秩序受到冲击,周王地位下降,反映了传统社会秩序的转型,B项正确;A项只是表象,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周王地位的下降,和诸侯国变法无关,排除C项;宗法血缘关系是逐渐崩溃的,排除D项。故选B项。

3.汉武帝即位之后,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把王国的领地割裂成许多侯国。此外,汉武帝还以“左官律”(官吏违反规定私自到诸侯国任职,构成左官罪)等立法手段,控制了人才资源。上述举措()

A.有利于人才选用 B.消除了地方割据隐患

C.推动了律令合一 D.丰富了国家治理手段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左官律”等手段,维护统治,丰富了国家治理手段,D项正确;汉朝察举制有利于人才选用,排除A项;“消除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律令合一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4.在宋代社会,耕读现象普遍,济州士人邓御夫,“隐居不仕,尝作《农历》一百二十卷,济守王子韶尝上其书于朝”。有学者统计宋代农书141部,而唐以前历代(含唐)农书总计也不超过80部。材料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理学影响士人价值取向 B.私人农学传统的确立

C.耕读文化助推农业发展 D.政府鼓励农书的撰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在宋代社会,耕读现象普遍……有学者统计宋代农书141部,而唐以前历代(含唐)农书总计也不超过80部。”结合所学可知,宋代耕读文化现象普遍,农书著作较多,这有利于农业发展,C项正确;理学强调天理人伦,影响士人主要是思维和道德层面,和材料中传统耕读文化无关,耕读文化主要是由小农经济影响的,排除A项;私人农学传统的确立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鼓励农书撰写,排除D项。故选C项。

5.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移民开禁以后,大批闽粤移民纷纷来台。嘉庆十六年(1811年),台湾居民除土著外共有232443户、1901833口,一百余年增长了近十倍。闽粤移民入台()

A.增进了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 B.冲击了闭关锁国政策

C.促进了台湾地区全面开发 D.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本题为影响题。时空范围是清朝时期的台湾。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闽粤移民入台后,台湾的人口在一百余年内增长了近十倍,这对于台湾地区的开发产生了显著影响。由于闽粤移民的大规模涌入,台湾的人口大幅增长,这对于台湾地区的农业、商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及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变化,因此无法判断其是否增进,排除A项;冲击了闭关锁国政策。题干中并未提及闭关锁国政策,且闽粤移民入台主要是内部迁移,与对外政策关系

文档评论(0)

175****92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