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学习任务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内容梳理;1.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

(1)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国家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打破了原始民主制下的禅让政治传统,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商朝建立。

①政治体制:实行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

②国家机构:商朝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2.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天子;材料1: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行嫡长子世袭制。——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

材料2:《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班固《白虎通义》

材料3: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吕氏春秋》;3.原始民主传统: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这些原始民主传统,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3.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秦以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3)皇帝制度的特征;(4)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丞相是百官之长,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太尉是最高武官,掌军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同时又是最高监察官。

②九卿: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泛称“九卿”。

③权力运作: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5)地方制度:郡县制。

①背景:在总结春秋战国以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历史教训的基础上,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②内容: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

;(6)文书传送系统。;(二)秦以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2)隋唐:三省六部制。

;;(3)宋朝:最高行政长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职。宋太祖设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握财政大权,分割宰相的权力。;(4)元朝: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5)明朝。

①废宰相:1380年,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亲理政务,秦汉以来绵延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终结。

②设内阁:废宰相后,皇帝选拔一些文官到宫廷的殿阁值守,是为“内阁”。内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6)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二)秦以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2)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

(3)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朝沿用。

(4)唐朝。

①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后来,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

②唐中期以后,在一些战略重地设节度使统兵征战,部分节度使兼并役使州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5)宋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后又改道为路,主要职责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从而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

(6)元朝。

①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掌管一省政务,简称“行省”。后来,行省演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一级行政机构。

②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成了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7)明清时期。

①明初废行中书省,但省的格局并未改变,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后来,朝廷又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

②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

③明清时期,省之下设府(州),府之下设县(州),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学习任务二:探究古代中央和地方制度演变的特点和影响;特征: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

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变化最大,地方行政区划中最稳定的单位是县;

早期设置的行政区划单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地位降低的趋势;

地方行政区划层级不断变化。

原因:

国家疆域的变化;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

;演变趋势: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发展进程中,中央集权在加强与削弱之间交替更迭,地方行政层级也呈现波浪式的变化,最终随着封建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而趋于稳定。;探究点二中枢权力机构发展演变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仅在形式上以内阁制和军机处的形式保留部分权力,而皇权也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