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模拟题汇编《成因分析类》专项练习题-带答案.docx

高考地理模拟题汇编《成因分析类》专项练习题-带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

第PAGE1页共NUMPAGES13页

高考地理模拟题汇编《成因分析类》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1.自然地理成因类

(1)沼泽形成的原因

①气温较低,蒸发微弱(或气候湿润,降水较多);

②流域内水系发达,河水汇入量大;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地下有冻土或不透水岩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⑤(高纬度地区)河流有凌汛现象,洪水泛滥。

(2)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①纬度因素:纬度越低,气温日较差越大,反之越小;

②季节因素:中纬度地区,夏季气温日较差最大,冬季最小;

③地形地势: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弱,气温日较差大;

④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弱,气温日较差大;

⑤下垫面性质:下垫面比热容越大,下垫面增温和降温速度越慢,气温日较差越小。

(3)影响降水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决定着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②大气环流:如西风带、季风环流;

③气旋、锋面:如台风带来大量降水、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等;

④海陆位置:距海远近的不同,使得陆地受到海洋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降水量分布也会产生差异,从而产生自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分布规律;

⑤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山脉阻挡水汽进入或引导水汽进入;地形类型如干热河谷、盆地、高原等降水普遍较少,水汽难以抬升形成降水;

⑥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人文地理成因类

(1)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①经济因素:地域间经济水平差异越大,迁移越频繁;

②政治因素:战乱等;

③环境因素:由灾害频发、资源较少地区迁往环境优越、资源丰富的地区;

④社会文化因素:宗教信仰、民族等。

(2)影响农作物品质的因素

生长期、光照条件、昼夜温差、自然灾害、病虫害、土壤、环境污染等。

(3)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因素

生长期、光照条件、昼夜温差、自然灾害、病虫害、土壤、环境污染、技术、政策、投入、品种、熟制等。

(4)工业集聚的原因分析

类型

原因

目的

案例

传统工业

运输量大的核心厂与协作厂之间存在投入—产出的联系

减少运费和能耗,降低成本

钢铁、石化工业

新兴工业

共用基础设施或劳动力

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

高科技工业园和我国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

3.资源问题或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分析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季节变化大,淡水资源有限。

②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大;人类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

(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植被稀疏;多大风天气。

②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城镇、工矿、交通建设等。

(3)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地势低洼,地下水水位较高,蒸发旺盛,频繁的旱涝灾害。

②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等。

(4)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来水多(如降水量大);排水差(地势低洼)。

②人为原因:流域内中上游河段不合理垦殖,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中游河段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使湖泊调蓄功能减弱;水利设施长期失修,蓄洪能力不足;下游河段乱挖河道,水流不畅等。

(5)气候干旱的原因

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②距海洋远;

③处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

④沿岸寒流经过。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九段沙是中国上海市外海的一座沙洲,2005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图)。

材料二:九段沙位于上海市外海,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水,90年代后,上海市在当地进行了种青—引鸟的生态工程,九段沙逐渐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目前,这里湿地植物茂盛,底栖动物生物量巨大,每年均有大量水生生物在此索饵、越冬、产卵、育肥,还是鸟类迁徙的重要中途停歇地和越冬地。

(1)试描述九段沙的形成过程。

(2)试说明在九段沙大量种植芦苇和互米花草(种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简析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能成为候鸟越冬地的原因。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的4—5月份,白天9时至午后14时之间,在晴朗和风速不大的条件下,观察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目标物时,往往出现强烈的颤动现象,近地层犹如受着火炉的烘烤一样,热气腾腾,当地群众把开垦地上这种光学现象称为“地气上升”。春季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出现地气上升现象时,能把开垦地土壤中的细小颗粒物带出并形成扬尘,严重时扬尘可发展到数十米以上,使大气浑浊度升高,气温日较差较小。下图为白天开垦地和草地地面温度的平均变化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指出大气受热过程图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