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点集训(统编版).docx

4、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点集训(统编版).docx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

PAGE1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单元检测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单元检测

六下第四单元基础复习

10.古诗三首

一、词语解释

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快走:驰骋。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走:跑。

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等闲:平常。

锤:敲打,锤击。

浑:全,全然。

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焚:烧。

任:任凭

尔:你。

咬定:这里指的是紧紧抓住。

立根:扎根在土里。

二、多音字

1.似:sì相似

shì似的

2.当:dāng当前

dàng适当

3.络:luò脉络

lào络子

4.骨:gǔ骨头

gū骨碌、花骨朵

三、诗歌赏析

《马诗》

1.内容简介:

《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李贺有“诗鬼”之称。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通过“沙如雪”“月似钩”写了边疆战场的景色,后两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借马抒情,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义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

2.诗句解读:

①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句解:【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边塞战场的夜景。“大漠”“燕山”一下就把人带到了寂寥、冷峻的边疆之地“沙如雪”不仅从视觉上写出沙的颜色,还从触觉上写出了夜间的寒冷。“月似钩”把弯弯的月亮比作钩,“钩”是古时的一种弯刀,在“大漠”“燕山”这种特定环境下,“月似钩”很容易让人想到武器和疆场征战的场景。

②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句解:后两句诗人借马抒情,寄托了自己渴望能像这马儿一样被人重用、一展抱负、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金络脑”指的是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表示贵重的鞍具,象征着马受到主人的重视。“踏清秋”指清秋时节,草黄马肥,正好策马驰骋,前面加上“快走”二字,形象地写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何当”即何时将要,表现出一种遥遥无期的意味。后两句以“何当”引出,这是诗人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

3.问题探究: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描绘了一幅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画面: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金钩似的新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雪。这些景色描写给人留下一种苍茫、悲凉之感,为表达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做了情感上的铺垫。

(2)“快走”“何当”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快走”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何当”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哀。

4.内容主旨:

《马诗》通过咏叹马的命运,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石灰吟》

1.内容简介:

《石灰吟》是明代名臣于谦的作品。前两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写出了石灰开采、烧制过程,歌颂了一种视死如归、从容不迫的精神,后两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坚贞不屈、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这首诗中的“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诗人高尚的情操。

2.诗句解读:

①千锤万凿出深山,列火焚烧若等闲。

句解:前两句写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程,歌颂了石灰坚韧不拔的精神。不论是“千锤万凿”,还是“烈火焚烧”,都被石灰石看作平常、轻松的事。“若等闲”写出了石灰的态度,同时也是诗人的心声:无论面对怎样的严酷考验,都能从容自如,处之淡然。

①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句解:后两句诗人借石灰之口,表明自己清白正直、坚贞不屈的心性。“粉骨碎身”是“烈火焚烧”的必然结果,“浑不怕”与“若等闲”一脉相承,“要留清白在人间”既是前三句的总结,又是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誓言。

3.问题探究:

(1)石灰经历了哪些考验?面对考验,石灰的态度是什么?

石灰经历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考验。面对考验,石灰的态度是“若等闲”“浑不怕”和“要留清白在人间”。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清白”指的是什么?

“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诗人高尚的节操。

4.内容主旨:

《石灰吟》中,诗人以石灰自比,通过赞颂石灰的品质,表达了自己不怕艰险、坚贞不屈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品质。

《竹石》

1.内容简介:

《竹石》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燮的作品。郑燮,号板桥,人称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这首诗前两句写竹子的特点,后两句写竹子的品格。第一句中的一个“咬”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出了竹子倔强和坚韧的性格。最后一句中“任”写出了竹子姿态豪迈,“尔”字透出对东西南北风的蔑视。诗人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2.诗句解读:

①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句解:[拟人]前两句写竹子的特点,展现出翠竹挺立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鹏城九九李老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虽枯木老朽,仍血气方刚,自嘲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