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下学期杭州高二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2.doc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杭州高二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2.doc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杭州高二语文期中典型卷2

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7分,每小题17分)

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文艺演出的线上“演播”成为新潮的演艺样态。但不得不说,这种形式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线上的大部分“演播”与传统电视台录播的区别不大,用户仅限于在网上通过现场的几个固定机位观看演出。

②剧场演出的独特魅力是观演一致的环境。当观众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时,可以更加专注地接收演员、舞美,灯光、音乐等剧场信息,沉浸感强;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交流没有隔阂。线上演出如果仅仅是对舞台的简单录像,就不能让观众获得更多,感受更多,还会损失剧场里的氛围感与共情性。

③线上演出有独特优势。首先,互联网可容纳的观众数量远超线下剧场。其次,线上演出能够承载线下剧场难以呈现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在线下容易被观众忽略。故事详细的背景介绍、演出前的后台准备、演出时演员的面部特写、道具与服装的细节等,这些都可以在屏幕上进行高清呈现。例如,在一场演出中,舞蹈演员惊艳亮相,他们的肢体动作呈现极致美感,但往往只有一瞬间,观众稍不留神就会错过。湖南卫视《舞蹈风暴2》节目运用360度影像、140台摄像机定格舞者的高光时刻,让观众得以全方位感受舞者之美和舞蹈艺术魅力,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

④线上与线下各有所长,不能说线上演出可以取代线下演出,也不能说线下演出不需要做线上转化。传统的剧场观众已经养成现场观看的习惯,并不会因为有了线上演出而不再进入剧场。相反,线上演出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迅速提升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舞台艺术作品,从而带动更多观众走进剧场。

⑤线上线下演出应该各展所长,特别是相较于线下演出,线上演出要进行差异化呈现。例如,通过镜头语言进行二次创作时,影像导演要在准确把握作品故事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对整体演出的时长、节奏、镜头等作出调整,进而与舞台导演、演员共同完成一部“新”作品。在这方面,一些国际院团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拍摄过程中,导演会选取剧院最佳观赏视角,把整台剧甚至幕间休息和谢幕都涵盖其中,给观众一种置身剧场的感觉;而拍摄镜头的切换,既能把握舞台整体面貌,也能清晰捕捉到演员的表情、举止,从而放大情绪点,充分展现演员扎实的表演功底和角色魅力。当前,国内戏剧也有类似尝试。甚至有从业者认为,视频影像或将成为未来戏剧观看的重要途径。

⑥新技术的应用,打开了更多观看方式:用户可以选择多视角观看同一场演出,观看变得更加自由。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让用户置身舞台之上,演员就在观众身旁。增强现实技术可以让演员与虚拟角色、场景等完美结合。中国歌剧舞剧院年度考核演出《舞上春》在互联网上播出,线上观众可以更加便捷地欣赏国家艺术院团的高水平演出,体验自由视角、4K多视角,8K虚拟现实超高清拍摄作品。另外,多角度镜头对不同演职人员进行跟踪拍摄,将专业艺术院团、专业舞蹈演员的日常工作与训练过程呈现在大众面前,让普通观众体验这些演职人员的不懈努力。借力科技,剧场演出的表现方式得到了极大拓展,观众不仅拥有了新体验,作品也获得持续的影响力。

⑦技术进步让传统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更丰富,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又会形成新的影像艺术。未来,全息影像、实时建模等都可以成为创作者手中工具。艺术样态将更加多元,线上线下形成互补。

(摘编自郑甲《用新技术让舞台艺术表现方式更丰富》)

材料二:

我们注意到,在科技赋能的同时,舞台艺术过于仰仗科技的案例时时存在。美轮美奂的舞台、富丽堂皇的设计、过分追求特效的炫技也曾一度将依托于本体规律的舞台艺术带向了反面,人力、物力,成本的叠加不但将创作生产单位拖入深渊,最终创造出的作品也是华而不实、南辕北辙。因此,高科技赋能舞台新艺术,更要追求二者的高质量结合。

文学艺术创作必然要吸收最先进的表达方式,但是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故事,最重要的是依靠艺术家深入挖掘文本、建立情感钩连,洞悉精神内涵,从而实现艺术作品表现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此过程中,艺术是根本、是内容,科技是外延、是形式。二者结合好,赋能才有意义。

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开篇选择《尚书》,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为观众打开了一条“时空隧道”,声光电的宏大场面与细腻的情境表现水乳交融,使节目达到了最初追求的“既要用最现代的创作方式丰富视听语言,又要从更深远的人类思想中挖掘财富”的双重目的。这是科技与舞台艺术结合较为成功的案例,高科技赋能舞台新表达时,既不脱离、亦不僭越。

在这场由前沿科学技术编织而成的科技革命中,艺术与科技的融合绝不是简单相加、排列和组合。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醒,将高科技赋能舞台新艺术切实发展为内容与形式的高质量结合,最终创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34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