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docVIP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6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程标准

素养考向

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等领域的新成就

1.结合汉至唐的选官制度,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趋势及影响

2.搜集相关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汉至唐中央行政制度的变化及作用

3.结合赋税制度的变革,从“唯物史观”“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唐代两税法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一、选官制度

1.九品中正制

(1)创立时间:曹魏时期。

(2)特点

①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按等级高低授以相应的官职。

②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

(3)影响: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2.科举制

(1)背景

①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

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壮大,他们要求相应的政治地位。

(2)创立与完善过程

①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③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④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⑤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3)影响

①积极: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消极: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内容和方式日益僵化,消极作用日益明显。

〔概念阐释〕

庶族:又称“寒门”“寒族”。魏晋南北朝时不属于士族的家族,大多为普通中小地主。

二、三省六部制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省制: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它们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

2.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1)正式确立:隋文帝时期。

(2)职权特点

①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②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

③唐太宗时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

④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

(3)影响

①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②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图解历史〕

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

三、赋税制度

1.魏晋时期的租调制

(1)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

(2)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特别提示]均田制实施的条件、内容和作用

2.唐初的租庸调制

(1)内容

①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59岁的成年男子。

②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

(2)影响: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

3.唐朝后期的两税法

(1)背景

①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②政府财政收入锐降。

(2)目的、时间、实施者: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

(3)内容

①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②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4)评价

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②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特别提示]两税法的征课原则:“量出以制入。”中央根据财政支出定出总税额,各地按照中央分配的数目向当地人户征收税款。

主题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选官制度变化

[史料一](汉代)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

[史料二](西晋)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晋书·段灼传》

[史料三]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钱穆《国史新论》

[问题1]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史料一、史料二体现的选官制度相比,史料三体现的选举制度在人才选拔方面具有的优势。

[提示]优势:史料一体现的察举制强调品德,史料二体现的九品中正制强调家世、门第,二者具有较强的人为性、主观性;史料三体现的科举制看重才学、考试成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体现了公开、公平、客观的选拔原则。

[拓展]

1.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2.科举制的影响

(1)社会整合功能:打破了历史上世袭的传统模式,促进了社会阶层转化,加速了社会流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