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跨学科主题学习——诗词中的中国近代史(资料).docVIP

2023跨学科主题学习——诗词中的中国近代史(资料).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读诗词,学历史——诗词中的中国近代史》资料

1.【鸦片战争】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背景: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发配伊犁,效力赎罪。他忍辱负重,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被发配到新疆伊犁。诗人在古城西安与妻子离别赴伊犁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下此诗。

译文: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戍卒适宜。我开着玩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

解读:林则徐在充军伊犁之际与家人作别,写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其一生鞠躬尽瘁的写照。

这首诗是林则徐被贬后所写的,包含了作者对清政府的失望,自己甘愿为国牺牲的高尚品质。

启示:对虎门销烟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有进一步的理解。

2.(1)【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

邓世昌牺牲以后,有人为他题诗“城上神威炮万斤,枉资倭寇挫吾军。自来天道终归汝,致远深沉第一勋”。

译文:城上的神威炮重达一万斤,却白白地被倭寇用来打我军。后来老天终于眷顾了我,致远舰虽沉没,你却是第一功臣。

另外,光绪帝为他写一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译文:今天追悼会,天下人都为之流泪。海军有你,足以壮大海军的军威。赞扬邓世昌黄海海战的壮烈表现,显示出了北洋海军的气节与威名。

启示:学习邓世昌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2)【《马关条约》】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满含心酸的历史,割地赔款让中国人饱尝屈辱,特别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对当时的很多人来说都是一记当头棒喝,不少人写诗表达心中的痛苦。

谭嗣同在《感事诗》中写道:“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丘逢甲在条约签订的第二年写下《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令人悲愤至极,对腐朽的清政府恨之入骨。谭嗣同的“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表达了这样的心情。这首诗写出了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狂潮。也让同学们感受到《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同时也体会到,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深刻影响。

4.【戊戌变法】

背景:(谭嗣同就义图)《狱中题壁》是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狱中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译文: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注释: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被迫逃亡,在逃亡中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牵连,乐于接待。

杜根:东汉末年定陵人,汉安帝时邓太后摄政、宦官专权,其上书要求太后还政,太后大怒,命人以袋装之而摔死,行刑者慕杜根为人,不用力,欲待其出宫而释之。太后疑,派人查之,见杜根眼中生蛆,乃信其死。杜根终得以脱。

解读:诗中“望门投止思张俭”表达了作者对流亡康、梁的祝愿,“忍死须臾待杜根”表达了虽忍耐一时但变法终会成功的期望,“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突出了英勇就义的觉悟。这首诗格调悲壮激越,风格刚健道劲。通过对诗词的理解可以得出结论:谭嗣同虽死,但人们对清政府腐败

文档评论(0)

150****1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