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直流激电法找矿——MT-VCT找矿谈.docx

简议直流激电法找矿——MT-VCT找矿谈.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简议直流激电法找矿——MT-VCT找矿谈

郑州地象科技有限公司寇伟直流激发极化法(简称直流激电法)是1920年由法国学者施伦贝尔热在直流电阻率法基础上提出的,迄今也有一百年历史了。在国内,也只是解放后从前苏联引进并开始推广,上世纪由地质部门广泛应用于找水找矿勘探工作,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很多的成果。目前虽然在技术上已落后于时代,但在物探找矿工作中被大多数人使用。

直流电阻率法与直流激电法都是属于直流电法,都需要用直流电源AB正负电极拉开超过两倍于探测深度的距离对大地馈电,通过另一对MN接地电极采集电位值信号,只不过直流电阻率法是在电源对地馈电时采集信号,而直流激电法采集的主要是断电后的信号。

1、直流激电法的物理基础

当使用直流电源通过拉开一定距离的AB正负电极向地下供入稳恒电流时,电位差随供电时间的延长而缓慢增大并逐渐趋于饱和,断电后电位差在断电瞬间降至某一数值,然后随时间的延长而衰减并逐渐趋于零,这种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产生随时间变化的附加电场现象称为激发极化效应(也称激电效应)。不同岩性介质在外部直流电场激发下都会产生激电效应,在激发极化法勘探中,表征岩矿石激电效应的最重要的物理量就是极化率。而普通岩石和矿石的极化率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金属矿石的极化率为10%—50%,明显大于不含石墨或炭质岩石的极化率值(2%左右)。这种差异为利用激发极化法寻找有色金属矿产奠定了重要的物理基础。激发极化法勘探就是以地下介质的极化率差异或充放电曲线的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激电场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激电法。

2、直流激电法的物性参数

根据MN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可以从切断对大地馈电的瞬间开始观测MN两极间电位差整个的衰减过程,因电位差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特征不同,由此繁衍出较多的物性参数。其中应用最多的物性参数就是介质的极化率。

极化率η为停止供电后一定时间(一般0.25秒)二次场电位差与一次场电位差之比值,极化率越高、激电效应越强。

半衰时S是指二次场电位衰减至一半时所对应的时间,半衰时越大、极化介质二次场放电时间越长。

衰减度D为断电后0.25—5.25s内二次电位差的平均值,是对激发极化场衰减速度快慢的反映。D值越大,二次场衰减的越慢,则地质体的极化程度越高。

激发比J等于极化率η和衰减度D的乘积,是由二者组合的一个综合参数。

偏离度是指实测结果与直线方程的偏离程度。

时间域直流激电法中用得比较广泛的有中间梯度、联合剖面、近场源二极、对称四极测深等装置。

3、可通过高极化率判定是否可能含有矿物质

应用直流电法找矿时,是通过视电阻率、视极化率参数值的大小来判定是否有异常的。资料显示:多金属矿体一般具有低阻高极化异常的特征;当矿体受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褐铁矿化等影响,也会呈现低阻高极化特点;若矿体硅化程度较高,则呈现高阻高极化特点。大多数金属矿石的极化率为10%—50%,明显大于不含石墨或炭质岩石的极化率值(2%左右),普通岩石和矿石的极化率存在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为利用激发极化法寻找有色金属矿产奠定了重要的物理基础。由此可知,无论是所测目标矿物的视电阻率是高值或是低值,只要根据激发极化法所测极化率是高值,即可判断为可能有矿。

4、与低阻高极化有矿特征相同的非矿介质

资料显示,与低阻高极化有矿特征相同的非矿介质包括:水、炭质地层等,其所测视电阻率值都显示为低值,同时也能产生明显的激电异常;在极化率数值接近的一些共生及伴生的矿产(如炭质灰岩、黄铁矿和褐铁矿共生)中,很难根据所测物性参数值辨识是否含矿;侵染状黄铁矿化石英斑岩也呈高阻高极化特征;含少量黄铁矿化的碳质绿泥片岩的极化效应也很强。这些呈高极化率值的介质,尤其是断裂构造内分布较广的含水介质层,形成的明显激电异常使得找矿人难以区分是矿异常还是非矿异常。

5、应用直流激电法找矿存在的固有缺陷

直流激电法本身就是在电阻率法基础上形成的,区别仅仅是在关闭直流馈电电源之前采样和关闭电源之后采样。因此,直流电阻率法存在的缺陷也就成为了直流激电法的固有缺陷:一是馈电后极距间电荷一定会走最近的路,浅层的电荷密度大,越往深处走电荷密度越少,导致测深数值总量里包含的信息量自上至下占比逐渐减少。二是馈电后极距间电荷一定会走最容易走的路,电阻率越小的路径通过的电荷就越多,电阻率越大的路径通过的电荷就越少,其结果就产生了遇水路则通、遇硬岩层则阻的低阻层和高阻层问题。三是电源AB正副电极间长度决定了探测深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VCT地象科技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