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冷却时转变曲线.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C曲线的建立以共析钢为例:⑴取一批小试样并进行奥氏体化.⑵将试样分组淬入低于A1点的不同温度的盐浴中,隔一定时间取一试样淬入水中。⑶测定每个试样的转变量,确定各温度下转变量与转变时间的关系。⑷将各温度下转变开始时间及终了时间标在温度—时间坐标中,并分别连线。转变开始点的连线称转变开始线。转变终了点的连线称转变终了线。共析碳钢TTT曲线建立过程示意图(1)共析碳钢TTT曲线建立过程示意图(2)1.高温转变--P转变(Ar1~550℃)

A→F+Fe3C(片层相间平行排列的机械混合物)㈠珠光体转变1、珠光体的组织形态及性能过冷奥氏体在A1到550℃间将转变为珠光体类型组织,它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片层相间的机⑴珠光体:形成温度为A1-650℃,片层较厚,500倍光镜下可辨,用符号P表示.⑵索氏体形成温度为650~600℃,片层较薄.⑶托氏体形成温度为600-550℃,片层极薄,电镜下可辨,用符号T表示。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三种组织无本质区别,只是形态上的粗细之分,因此其界限也是相对的.2、珠光体转变过程珠光体转变也是形核和长大的过程。渗碳体晶核首先在奥氏体晶界上形成,在长大过程中,其两侧奥氏体的含碳量下降,促进了铁素体形核。两者相间形核并长大,形成一个珠光体团.珠光体转变过程2中温转变—贝氏体转变(550℃~220℃)

A→B(F+Fe3C),其中F具有一定过饱和度

A→B上(550℃~350℃)羽毛状

Fe3C以较粗大片状分布在较宽的F片之间,易发生脆断,HRC=45。

A→B下(350℃~220℃)针状

强韧性好,Fe3C细小,均匀分布在过饱和F针内㈡贝氏体转变1、贝氏体的组织形态及性能过冷奥氏体在550℃-230℃(Ms)间将转变为贝氏体类型组织,贝氏体用符号B表示。根据其组织形态不同,贝氏体又分为上贝氏体(B上)和下贝氏体(B下)。⑴上贝氏体形成温度为550-350℃。在光镜下呈羽毛状。在电镜下为不连续棒状的渗碳体分布于自奥氏体晶界向晶内平行生长的铁素体条之间。⑵下贝氏体形成温度为350-230℃(Ms)在光镜下呈竹叶状。上贝氏体强度与塑性都较低,无实用价值。下贝氏体除了强度、硬度较高外,塑性、韧性也较好,即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是生产上常用强化组织之一。2、贝氏体转变过程贝氏体转变也是形核和长大的过程。发生贝氏体转变时,首先在奥氏体中的贫碳区形成铁素体晶核,其含碳量介于奥氏体与平衡铁素体之间,为过饱和铁素体。当转变温度较高(550-350℃)时,条片状铁素体从奥氏体晶界向晶内平行生长,随铁素体条伸长和变宽,其碳原子向条间奥氏体富集,最后在铁素体条间析出Fe3C短棒,奥氏体消失,形成B上。贝氏体转变属半扩散型转变,即只有碳原子扩散而铁原子不扩散,晶格类型改变是通过切变实现的。3低温转变----M转变(C在α--Fe中过饱和固溶体)

MS→220℃MSHRC=62~65㈢马氏体转变当奥氏体过冷到230℃(Ms)以下将转变为马氏体类型组织。马氏体转变是强化钢的重要途径之一。1、马氏体的晶体结构碳在?-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称马氏体,用M表示。马氏体具有体心正方晶格(a=b≠c)轴比c/a称马氏体的正方度。C%越高,正方度越大,正方畸变越严重。当<0.25%C时,c/a=1,此时马氏体为体心立方晶格。2、马氏体的形态马氏体的形态分板条和针状两类。⑴板条马氏体立体形态为细长的扁棒状在光镜下板条马氏体为一束束的细条组织。每束内条与条之间尺寸大致相同并呈平行排列,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可形成几个取向不同的马氏体束。在电镜下,板条内的亚结构主要是高密度的位错,?=1012/cm2,又称位错马氏体。⑵针状马氏体立体形态为双凸透镜形的片状。显微组织为针状。在电镜下,亚结构主要是孪晶,又称孪晶马氏体。⑶马氏体的形态主要取决于其含碳量C%小于0.2%时,组织几乎全部是板条马氏体。C%大于1.0%时,几乎全部是针状马氏体.C%在0.2~1.0%之间为板条与针状的混合组织。先形成的马氏体片横贯整个奥氏体晶粒,但不能穿过晶界和孪晶界。后形成的马氏体片不能穿过先形成的马氏体片,所以越是后形成的马氏体片越细小.原始奥氏体晶粒细,转变后的马氏体片也细。当最大马氏体片细到光镜下无法分辨时,该马氏体称隐晶马氏体.3、马氏体的性能高硬度是马氏体性能的主要特点。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其含碳量。含碳量增加,其硬度增加。当含碳量大于0.6%时,其硬度趋于平缓。合金元素对马氏体硬度的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