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之-杜甫诗歌专题.ppt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之-杜甫诗歌专题.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 年老时的杜甫领着家人离开四川,准备回老家。但因为年老穷困,沿途漂流,最终没能如愿,病逝于湘(今湖南)水舟中。 江南逢李龟年 内容理解、情感:在这两句诗中,诗人表面上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实则是表达了对开元盛世的深情怀念,对国家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叹,对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译】岐王府邸里时常相见,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 修辞、炼字:“落花时节”暗喻国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这两句诗中,“正是”“又”两个词一转一跌,蕴藏着无限深沉的悲哀和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人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 【主旨情感】诗人通过回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抒写与李龟年的再次相遇,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杜诗的主要内容 爱国忧民: 忧国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辅助君王使他在尧舜之上,要使社会风尚变得敦厚朴淳。 忧民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一年到头,都为老百姓发愁、叹息,想到他们的苦难,心里象火烧似的焦急。 三吏三别 二、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 诗歌具有历史的认识价值: 1、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展现形象的历史生活画面。 时间:玄宗、肃宗、代宗 地域:足迹所至,各地民情 阶层:帝王将相的历史,百姓疾苦的历史。 诗史数千言, 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 春水群鸥野老心 走进杜甫 杜甫诗歌复习专题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为杜少陵,又称之为杜工部。诗人一生存诗一千四百多首,以其博大深遂的思想内容和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诗人简介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哪些杜甫的诗? 你能根据内容大致判断这些诗的年代先后吗? 杜甫(712-770)初中教材作品年历表 《望岳》 736年 24岁 《春望》 757年 45岁 《月夜忆舍弟》 759年 47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61年 49岁 《江南逢李龟年》 770年 58岁 1、读书游历时期(712—746) 杜甫出生于仕宦之家,祖父杜审言是著名的大诗人。这段时间,正处于开元盛世,度过了他读书和游历吴越、齐赵的快意时期,积累了知识和生活。其中,他二十四岁时曾在东都洛阳参加进士考试,但未能及第。于是游东岳,去齐赵。后在洛阳与李白相遇,去梁宋又和高适同游。 漫游:开阔视野、陶冶性情、结交朋友、激发诗人爱国激情。这一阶段,诗作不多,仅存二、三十首,代表作有《望岳》、《赠李白》等。 画面描述:巍峨的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地。 修辞: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在自问自答中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其雄伟高大的山势。 内容理解: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 * 望岳 岱宗夫如何, 【译】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呢? 齐鲁青未了。 【译】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上句写泰山的神奇秀丽,是虚写;下句写泰山的巍峨高大,是实写。 修辞、炼字:上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钟”字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突出泰山之美。下句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割”字写出阳光像被一把硕大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极言泰山的高大。 内容理解:近望所见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首联中“青未了”的注脚。 * 造化钟神秀, 【译】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 阴阳割昏晓。 【译】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表现手法:写细望之实景,由静转动。 内容理解、炼字:用“曾云”衬托山高。“入”字写出倦鸟归巢,目光由近及远。“决眦”将诗人极目仰望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表现出仰望时的全神贯注,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并拥有令人振奋的力量。 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眷恋和热爱之情。 * 荡胸生曾云, 【译】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 决眦入归鸟。 【译】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表现手法、炼字:以“众山小”反衬泰山的高大。“会当”“凌”表现了作者登山的决心和豪情壮志,贴切传神。 情感、哲理:由望岳产生登岳的愿望。充分表现了诗人不畏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同时蕴含深刻的哲理:只有不畏艰险地攀登,才能达到俯视一切的境界。 * 会当凌绝

文档评论(0)

159****8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