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pdf-胡悦晗-2018年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合作推广
©本内容由知传链提供

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pdf-胡悦晗-2018年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 1、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2. 2、本文档为正版电子图书,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
查看更多
本书以1927~1937年上海与北京的知识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报刊、档案、日记、文集、年谱、回忆录等为资料基础,勾勒出现代中国城市知识群体的日常生活图景。考察了知识群体所处的阶层位置,及其在饮食、交往、休闲、服饰等日常生活的不同维度中发展出的旨在建构身份认同感与合法性的话语资源。对这些资源竞争的过程既促成了知识群体内部的分化,又催生了知识群体作为一个整体的阶层意识与集体行动。

绪论一 问题缘起所谓最好的时光,指着一种不再回返的幸福之感,不是因为它美好无匹从而我们眷恋不已,而是倒过来,正因为它永恒失落了,我们于是只能用怀念来召唤它,它也因此成为美好无匹。[1]唐诺在解读侯孝贤的电影时,一语中的地道出了怀旧作为一种文化行为所具有的建构特性。就本质而言,怀旧是作为“对于我们失去的历史性,以及我们生活过正在经验的历史的可能性,积极营造出来的一个征状”。[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都市悄然涌动着一种浓重的怀旧情调。民国日历、月份牌等大量民国遗物的出现标志着一股复古潮流的形成。[3]这股风潮逐渐涵盖城市生活的各个层面,以“老上海”“老北京”两个现代中国最具象征性的大城市为主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知传链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22222403MA16M69T2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