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电镀工艺介绍(六).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o 点击文章标题可访问原文章链接 塑胶电镀工艺介绍(六) 塑胶电镀工艺的第六步:化学镍 一、化学镍的目的: 此工序前面的所有工序都是在为此工序的顺利进行作准备,经过化学反应后,零件表面被覆盖了一层能够导电的镍/磷合金层(约0.2um),使原先并不导电的塑料零件变成了导体,使其在后面一系列的电镀(铜、镍、铬)过程都成为了现实。 二、化学镍的原理: 按照”原子氢态学说”来解释,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发生如下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 H2PO2 ﹣+ H2O→H++ HPO3 2 ﹣ +2H △Ni2﹢+ 2H →Ni + 2H﹢ H2PO2 ﹣+ H →P + H2O + OH﹣ △ H2PO2 ﹣+ H2O →H + HPO3 2 ﹣+ H2↑ 反应的过程中主要生成Ni-P合金和氢气。 三、注意事项: 1、化学镍是塑胶电镀关键的一步,直接影响塑胶电镀的质量,因此务必要控制化学镍的镀液处于最佳状态; 2、化学镍极易发生自发氧化还原反应,电镀厂一般称为“自发分解”、“分解”、“翻缸”等。要控制不发生自发氧化还原反应,务必保证镀液的稳定性。须只有以下事项: A、还原剂的含量,务必控制在较低的范围。还原剂偏高极易产生镀液不稳定,就极易产生自发氧化还原反应,造成药水报废。 B、PH值,PH务必要控制在范围内,过低将造成反应很慢或不上镀。过高降低溶液的稳定性,氨的挥发速度加快。 C、装载量:过小,沉镍速度迅速降低。过大:沉镍速度太快,1.25~2.5dm2/L为宜。 D、温度:提高温度,沉镍速度加快。但是氨的挥发速度加快,PH下降快,溶液稳定性下降。 3、若经过正确及良好处理钯活化表面层,其化学镍的启动时间应该是10-20秒之间。 4、化学镍的厚度最佳控制在0.2-0.25um为最佳。镀层的厚度但因工件的需求及化学镍类型而不能完全控制在最佳范围内,但一般建议控制在0.1-0.5um之间,因为只有足够的化学镍厚度才能保证预镀铜或预镀镍所需承载的电流。但必须注意的是,过厚的化学镍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极有可能产生双极性现象。 四、化学镍常见异常处理: 1、反应速度慢/漏镀(也叫“露塑”),可能原因: a、PH值偏低; b、温度过低; c、次磷酸钠低; d、络合剂太高。 ? ? 2、镀层粗糙或起沙: a、PH值太高; b、温度太高; c、次磷酸钠太高; d、装载量过大; e、镀槽上沉积太多镍; f、镀液受污染。 3、镀液浑浊: a、PH值太高; b、镀液浓度太高; c、亚磷酸钠太高。 4、绝缘产品上镀: ? a、PH值太高; b、温度太高; c、次磷酸钠太高; d、装载量过大; e、敏化时间太长或浓度太浓; f、绝缘油漆异常。

文档评论(0)

主打的就是一个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